论《红楼梦》的“大旨”和“本旨”
2025年09月26日
论《红楼梦》的“大旨”和“本旨”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小说主旨的解读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这里鲁迅用带有嘲讽的概括,是为了否定索隐派对《红楼梦》的曲解,但同时也表明了《红楼梦》的非凡成就,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作品的伟大,而不是读者。虽然越是伟大的作品,意蕴就越纷繁复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作品的底蕴应该尽早达成共识,以便进一步地深度解读。
《红楼梦》开宗明义,首先交代创作缘由:“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2]紧接着脂砚斋就这样批道:“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3]下文一僧一道二仙师齐憨笑道:“……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4]而后又写到甄士隐的做梦。《金刚经》中有偈语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经中常用“梦”“幻”等字来阐说佛理,以方便人们领悟佛教真谛,显然“本旨”即佛教思想。作者在第一回中又借空空道人云:“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的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5]可见这“大旨”所谈之“情”又非一般的卿卿我我之情。《红楼梦》两“旨”并驾齐驱,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