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
2025年10月13日
十一、科学应对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
孩子不好好吃饭等饮食行为问题会影响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可能对儿童身体、抵抗力、精神或认知发育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并影响亲子关系。因此,需要家长配合医生的专业指导及科学营养补充建议,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里给广大家长两点建议。
(1)“3W+1H”原则。不少家长在喂养时习惯按照科普书按图索骥,但实际上,对儿童的进食量没有硬性规定,它会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客观定位和期待应该是“3W+1H”原则。
吃什么(what),在什么地方吃(where),什么时间吃(when),这个是由家长决定的;而吃多少(howmuch)是由孩子决定的。这个涉及儿童的消化功能,运动状况、家庭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到孩子进食量。量由孩子决定,不要强迫进食。尤其在2~3岁时,孩子正处在人生第一个逆反期,越是强迫,越是反抗。
(2)7~12个月是培养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尝试食用糊状食物,食物颗粒逐渐由细变粗,培养孩子使用不同的餐具。对孩子的进餐时长也应该有所限制,正常时间应在25分钟之内,最多3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家长就应该提醒孩子。
(金星明)
○摘编自《南方日报》2009年12月31日
—专家简介—
金星明
金星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第一任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组长。擅长儿童多动症、自闭症、语言障碍、发育障碍、抽动症及儿童其他常见发育行为问题的分析、诊断、评估和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