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如何提高小儿免疫力
入秋后,天气转冷,小儿感冒发热逐渐增多,怎样提高小儿的抵抗力成为家长所关心的话题。
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当小儿患病后,体内会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会联合白细胞将病原体杀灭。此外,通过接种疫苗也可使机体获得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指新生宝宝接受了母体的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大约只能维持半年。另外,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获得短暂的免疫力。
小儿免疫力成长分为4个阶段。①半岁前:新生宝宝可以从母体中获得免疫力,因此在半岁前,宝宝较少患感染性疾病。②半岁至1岁半: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逐渐消失,虽然自己产生抗体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但远未达到成人的水平,此阶段感染性疾病增多。③1岁半至3岁:此时宝宝体内的抗体水平已达到成人的70%左右,白细胞渐趋成熟,但由于进入托儿所等,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受到感染的机会也愈来愈多。④4岁至6岁:体内抗体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免疫力提高,患病的次数逐渐减少。
增强小儿免疫力有以下五大要素。
(1)睡眠好。晚间10时至凌晨2时是小儿生长激素分泌高峰,若睡眠好,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免疫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在婴儿时期,母亲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听到妈妈的心跳声,以助其快速入睡;也可在入睡前放一些轻音乐;室内光线不要太亮,室温为20~25℃较好。
(2)吃得好。营养要平衡,不要一味摄取高蛋白、高营养食品。少吃煎烤食品、碳酸饮料、快餐、冷饮等。多吃些菠菜、胡萝卜、油菜、卷心菜、番茄、苹果、猕猴桃、香蕉、豆制品、牛奶、鱼虾等。
(3)多运动。对婴儿,可进行全身抚摸,从上臂慢慢向下抚摸,从臀部向上至颈部轻柔按摩。对幼儿,可指导其做徒手体操。4~5岁时可开始学习游泳,这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而且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4)选中药。一些中药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需辨证选用。小儿易口干、手足心热、便秘,属阴虚,可用天门冬、玄参、桑叶、生地、芦根;平日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属脾虚,可用党参、山药、白术、太子参、扁豆;常见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睡眠不安,用党参、当归、黄芪、酸枣仁;平日手足冷、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落后,用人参、桂枝、补骨脂。
(5)用食疗。取茯苓30克,山药60克,芡实60克,薏苡仁30克,小排120克,盐少许,将茯苓、山药、芡实、薏苡仁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小排煮至熟后加盐食用,适用于脾虚小儿;取桂枝5克,生姜3片,甘草3克,红枣10只,粳米50克,先将桂枝、生姜、甘草、红枣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食用,适用于阳虚体弱小儿;取百合30克,枸杞子20克,花生30克,糯米50克,先将百合、枸杞子、花生煮半熟,加入糯米及水煮成粥服用,适用于阴虚患儿;取黄精12克,黄芪10克,红枣15克,将以上三味加水小火煮30分钟,喝汤吃枣,适用于血虚患儿。
(时毓民)
○摘编自《新民晚报》2007年9月17日
—专家简介—
时毓民
时毓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性早熟、胃窦炎、小儿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