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热不退会患“川崎病”吗

77.孩子高热不退会患“川崎病”吗

说到“川崎病”,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但由于近年有很多关于川崎病发病率升高的报道,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道了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学名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但人们更习惯用“川崎病”来称呼它。据了解,川崎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高发,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很多证据提示,可能和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虽然川崎病可能和感染有关,但并不传染。

川崎病早期容易和感冒、猩红热等发热出疹性疾病混淆,但家长还是可以根据其6种典型的表现来早期辨别:①高热在39℃左右,持续发热5天以上,且抗生素治疗无效。②眼球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③发热2~3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发在躯干部,没有水疱及结痂,且没有瘙痒症状。④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大约10天后会出现手指尖脱皮。⑤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与发热同时出现或在发热之前出现,逐渐肿大到鸡蛋大小,一般为非化脓性肿大。⑥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舌红呈杨梅样,也称“杨梅舌”。

以上6条表现中出现5条,就可以诊断川崎病;如果仅符合4条,加之超声心动图看到冠状动脉扩张,也可以诊断。

特别提醒

(1)川崎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家长很难自行诊断。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可疑症状,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找专业的儿科医生就诊。早诊断、早治疗,能把川崎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大多数孩子可以痊愈。

(2)川崎病听着吓人,但大多数患儿经正确治疗后可以逐渐康复,预后良好。病情稳定出院后需在心血管专科随诊,检测相关指标,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冠状动脉及心脏情况。根据病情逐渐减停药物。

(黄 敏)

—专家简介—

黄 敏

黄敏,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学组组长,《国际儿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等。

擅长诊治川崎病,小儿心律失常以及心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和心脏电生理技术,对先心病、小儿晕厥等疾病的诊治也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