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有对策

十三、儿童白血病有对策

白血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在儿童中主要类型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急性白血病常起病较突然,短时间内骨髓和外周血内出现大量幼稚的、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如果没有及时合理的处理,会危及生命。慢性白血病起病较平缓,病情进展较缓慢,可有较长的临床稳定期,患儿即使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治疗,也通常不会立刻有生命危险,但如不进行骨髓移植治疗,最终情况极差,常因急变而死亡。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之一,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整个治疗过程需要至少2年的时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治愈率可达75%。但是如果患儿骨髓中费城染色体阳性、年龄过大或过小(如大于10岁或小于1岁)、起病时白细胞总数大于5万或对治疗反应不良等,则治疗后情况较差,部分患儿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往往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如乏力、发热、感染、出血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生存期短。在合理治疗下,一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为50%~80%,但复发率也较高,为45%~50%。

目前的化疗药物并非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和破坏作用,常常不可避免。恶心、呕吐、口腔溃疡、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脱发、严重的能量缺乏等都是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可以通过止吐药加以控制,疼痛也可以通过止痛药得到缓解。

化疗药对生长较快的细胞影响较大,如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骨髓细胞等。因此,化疗时易发生口腔溃疡,并伴有疼痛和吞咽疼痛。肠道黏膜受影响后容易引起腹泻。化疗后骨髓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此时易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白细胞数量的恢复,大部分患儿会逐渐好转。

患儿在化疗过程中会有脱发现象,一般在化疗第7~14天开始脱发,4~6周后头发可能脱光,但化疗结束后3~4个月头发会重新长出,新生的头发可能会和原来的头发在质地和颜色上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头发和原来的差别不大。

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进展非常快的恶性疾病,它容不得治疗上的迁延,越早治疗越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小儿白血病已经从“不治之症”变为“绝大部分可治之症”。尽管治疗过程还比较复杂困难,但已有比较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家长决不能放弃已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误听误信,而去乱投还没实践成果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此外,在不影响化疗方案进行的情况下,借助中医中药对症处理不良反应也可以给患儿带来一些帮助,如帮助调理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减轻口腔溃疡及疼痛等。

(应大明)

○摘编自《东方早报》2015年5月23日

—专家简介—

应大明

应大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疑难/罕见病门诊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率先在国内成功进行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应用强烈联合化疗,使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生存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70%;率先提倡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应该各科综合治疗,创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