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心脏杂音就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吗
2025年10月13日
73.听到心脏杂音就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吗
心脏杂音可分为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可见于正常人,尤其是青少年。杂音部位较局限,均为收缩期杂音(心脏收缩时产生),持续时间短,音调低,比较柔和,随体位、呼吸及运动而改变。由于小儿胸壁薄,故杂音在运动、啼哭或卧位时可明显增强,安静或坐位时减弱。生理性杂音多见于3岁以上的孩子,3~7岁最多。随年龄增长,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心脏瓣膜功能完备,生理性杂音多会自然消失。也有少数杂音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小儿,因为缺氧、血液黏稠度减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虽然心脏本身没有异常,但也会产生心脏杂音,称为功能性杂音,当原来的疾病康复后,杂音会随之消失。既然称之为生理性杂音,便意味着心脏结构是正常的。
病理性杂音则不同,往往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所致,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其杂音的响度、性质、发生部位和伴随情况均不同,但一般杂音都比较响亮、粗糙,部分患儿可有发绀等情况,心脏超声检查即可确诊。
发现有心脏杂音时不要惊慌,只要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就可以确定是否患有心脏病了。
(武育蓉)
—专家简介—
武育蓉
武育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影像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心血管病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小儿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对川崎病、儿童心肌病、心肌炎等常见小儿心脏疾病的诊治也很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