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1.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正因为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为什么呢?

鲁迅说:“然则圣人为什么大呼‘中庸’呢?曰:这正因为大家并不中庸的缘故。人必有所缺,这才想起他所需。穷教员养不活老婆了,于是觉到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并且附带地向男女平权论点头;富翁胖到要发哮喘病时,才去打高尔夫球,从此主张运动的要紧。我们平时,是绝不记得自己有一个头,或一个肚子,应该加以优待的,然而一旦头痛肚泻,这才记起它们,并且大有休息要紧,饮食小心的议论。”(《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到了孔子那个年代,实行中庸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私有制激发了人们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又促使了私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私有制所带来的副作用却是人们远远没有想到的。自夏启立国后,自孔甲始,君王们荒淫无度,至桀时更甚。到商纣王时更是“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砲烙之法”。既然地位与财富能带给人这么多身体感官的享受,有谁不愿意享受呢?有谁不盼望享受呢?

春秋时期是私有制发展的旺盛时期,财富的聚集,地位的提高,促使人们的需要、需求的野心更为膨胀,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邦国的君王们。这个时期的你争我夺,就是人们对需要、需求的无止境的渴望,于是乎巧取豪夺而弄得你死我活,国家才由此而衰败,人民才由此而贫穷。

既然“民鲜能久矣”,那么孔子是否做到了中庸?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十分贫寒。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吾少且也贱,故多能鄙事”。据文献记载,他先在鲁国贵族家里做过管理仓库的人员,后来又做过管理牲口的小官。由于小时候给富人家放过羊,很了解牲畜的习性。上任之后,孔子制定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不到一年,饲养场里便牛羊成群,于是,这年的祭祀都用了最上乘的牲畜,朝野上下无不赞誉孔子,鲁昭公对此也十分赞赏。

孔子从来不怕做低贱的事情,不怕人们说他平常。他总是去做一些低下平常之事。这个低不是一味求低,能把低的做好,才能做好高的;能把平常事情做好,才能做不平常的事情;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把社会和国家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