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高明,悠远长久

2.博大高明,悠远长久

经过漫长的积累,小的会变成大的。积累会使事物慢慢地越积越大,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量变会引起质变。这种质变,《中庸》称之为高明。“高”,很高大;“明”,有光明。

小的物体因为它质量小,所以它的引力就小;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对别的物体的制约力也大。九大行星都不如太阳大,所以它们只好绕着太阳转。越庞大的东西越是能发光的,小行星它本身不会发光,真正特别巨大的东西就成了恒星,就可以发光了。就是这种博大厚重不断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变“高”、“明”了。

我们人也是,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人格,就是提高情操、德行。这个德行就是我们高明的那个地方。我们平常不断地认真工作,不断地行善。你在变得越来越博大厚重的时候,它也转变为越来越高明了。

博大厚重具有一种很大的承载能力,人如果不博大厚重,定力就不够,就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且忍受力不足,别人说一句好就沾沾自喜,别人要说你一些不好的方面,或者是诽谤你,就难受,这些都是承受力不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不够博大厚重。

最高的是天,天在上面,什么都在它下面。人呢?区别在于境界。境界不高,在同一个境界里的都是有私欲的这一批人,是免不了纠纷的。人怎么能没有烦恼呢?你的承受力有限,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升华,境界高了就能明事理。私欲就是黑暗的东西,我们的心越自私自利,心灵就越黑暗,我们也就越痛苦。所以境界提高了,私欲去了,心地光明了,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我们为什么这么不容易宽容别人呢?是我们的高度不够。有的人也很想宽容别人,但是他们的心胸太狭窄了,不能像天那样包容万物。所以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想不开的时候,要想想天的那种无所不包的胸怀。

高明,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极点。做人也是如此,一切的修为最后都决定于你的思想的这种境界,是不是真正能够超越。

所以圣人了不起,因为他们的境界同化了天地。所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圣人的那种智慧,实际上要超过太阳。太阳也有毁灭的一天,圣人的智慧永远没有过时的一日,万古长青。所以我们自己变得博大厚重了,就具有大地一样的品性,具有那种很高的智慧,很纯洁的品德,就像天一样的光明,还“悠久无疆”。你同化天地以后,它也是无穷无尽的,没有限度、没有边界。

肉体有生有灭,但是真性只生不灭。人跟天地同源,只要能够明白自己的本性,合上这个大道,那么我们就跟天地同在,就是获得了一种永恒。

当然,从一个满心私欲的人修到有仁义之心的君子,是需要时间的。正如佛教里讲成佛,需要四大阿僧祗劫,再加十万劫。所以,我们不能太着急,要立长远心,要从小事做起,养成一种“诚”的习惯,取代不好的习惯,天长日久,慢慢地这个变化就在其中了,最后能够像文王的道德一样纯,能够“配地”、“配天”、“悠久无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