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上者要“临之以庄”

1.居上者要“临之以庄”

居上者有居上者的言行规范、仪表要求,其中主要的、基本的是“临”字。

什么是“临”?我们不妨先看看《周易》中临卦的结构。从卦象上看,临卦下兑上坤。下卦兑是泽,泽为水,水往低处流,因为泽水汇集低处;而地则高出于大泽。泽卑地高,岸临于水,取其高下相临之势,所以说是“泽上有地”谓之“临”。

孔子曾说:“临之以庄,则敬。”意思是说居上者要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此非聪明睿智所不能也。

自古以来,居上者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临之以庄”保持与居下者的距离,使居下者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居上者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居上者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需的。

如果居上者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居下者的权威,居下者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居上者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居上者通过“临”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居上者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必要的。

“临之以庄”会给居上者带来威严感,使居上者成为一座云雾缭绕、幻象纷呈的大山,令居下者看上去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其实,这种效果正是树立权威的需要。

“临之以庄”还是一种避免打扰的防范性措施。你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你定夺,“临之以庄”,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小事的烦扰,从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临之以庄”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居上者对政务的决策。

“临之以庄”还有利于丰满领导的高大形象,它有时是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体现,使居上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威信,从而唤起居下者的敬重和服从。

居上者为顺利开展工作而注重同居下者保持亲密关系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避免与居下者私交过密。因为居上者一旦与居下者失去距离感,必然会难以支配居下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束缚人的心灵,从而使你对居下者难以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比如前一天晚上刚刚在一起推杯换盏的下属第二天却迟到了,对此上司会在批评与默许之间左右为难。如果默许,自然会引起别的下属不满,如果批评,这位下属难免会不服管教,或者暗地里说:“哼,昨天还和我称兄道弟的,今天就翻脸不认人了。”

作为一个居上者,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与你的下属共同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你是否对你的某一位知心的下属无话不谈?你的下属是否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你称兄道弟?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那么危险的信号灯已经亮了,你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与你的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过于亲密。

俗话说得好:有距离才有美。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交情深厚,下属就可能恃宠而骄,难免散漫,执行力不强,工作易受阻碍;也因为没有了距离,下属会对领导者的生活习性、个性爱好等了如指掌、全面掌控,难免被一些下属投其所好甚至会瞄准领导者的弱点,巧言令色、步步为营,让领导者的权力被架空;也不排除某些下属会仗着与领导者的“交情”,狐假虎威、发号施令,不分里外、上下、轻重场合,对领导者失去应有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严重损害领导者的形象与威望。同时,领导者若经常与一部分人打成一片,难免会忽视其他人,厚此薄彼,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可能会偏听偏信,被误导视听,阻塞了进谏之路。正直忠诚者被拒之门外,别有用心者却近在身旁,久而久之,难免不出现问题。

所以,“临之以庄”包含了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意。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临之以庄”表现出来的居上者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卓尔不凡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可见,与居下者关系过于亲近,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居上者,必须善于把握与居下者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必须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