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并不等于高明
生活中的人们,谁都希望自己聪明,没有人愿意自己是个傻子。聪明不是坏事,但自以为聪明,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往往就会做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来。正如孔子所说:“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武则天时的酷吏周兴,以善于制造“谋反”罪名而著称。他草菅人命,残害无辜,杀人数千,恶贯满盈,朝野上下无不对他恨之入骨。正在他横行得意之时,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令酷吏来俊臣审理周兴案。来俊臣深知周兴老奸巨猾,诡计多端,难于招供,不好对付,便想出一计,让他痛痛快快地招认。
来俊臣在受命之后,派人将周兴请至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说:“有个罪犯不肯认罪,你看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呢?”周兴说:“这事容易,拿来一个大瓮,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装入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于是叫人抬过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办法,用炭火围住烧烤,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有令,叫我审讯老兄,就请老兄入瓮吧!”周兴恍然大悟,惶恐不安,只好叩头认罪。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
如果周兴不是自作聪明地给来俊臣出馊主意,自己或许能躲过一劫,但倒霉就倒霉在他太“聪明”了。由此可见,吃亏的人,常常是自认为自己聪明,并且自恃聪明不知适可而止的人。
哈佛大学教授巴罗,通过一个生动的虚拟案例,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彻底理性,能够算计到十几步甚至几十步的话,那么这个人推论出的结果,很可能并不符合自己的现实利益。
对于上述论断,巴罗在研究时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旅行者困境”模型。
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出产细瓷花瓶著称的地方旅行回来,他们都买了花瓶。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于是向航空公司索赔。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大概在八九十元的价位浮动,但是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时候的确切价格是多少。于是航空公司请两位旅行者在100元以内各自写下自己花瓶的购买价格,如果两人写的一样,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的是真话,则如数赔偿;反之则价格写的低者为真话,按写低者的价格赔偿,并奖励其2元,对写高价格者认为是讲假话而罚款2元。
这样,就开始了一场博弈。本来,为了获得最大赔偿,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获赔100元。但甲却精明地认为如果写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他将得到101元;可是乙却更聪明,他算计到甲会算计他写99元,而准备写98元;可甲更聪明一个层次,算计到乙会写98元而准备写97元……如此重复博弈下去,两人都“彻底理性”地能看透对方十几步甚至上百步的博弈过程,最后落到每个人都写0元。
可能你会想,生活中不会发生如上述例子中的事情,但巴罗教授提出这个案例如同《中庸》一样,旨在告诉我们:人们不要太“聪明”,因为聪明并不等于高明,太精明往往会坏事。
有的人“眼里不揉沙子”,别人的什么小伎俩也瞒不过他,什么缺点毛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有位才华很出众的A君,与B君相识已有十余年了。起初他们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分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后来他们先后辞职开辟自己的天地,一直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别人本以为以A君的能力,他的公司定会很快上一个台阶的,殊不知,他做得一直都不顺利,而B君的公司却越做越大。
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A君太精明了。
每次见面聊天,B君总听到A君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他总也找不到令他满意的伙伴和员工。B君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是对的,也总在劝他:许多人并不是故意同你作对,只不过是个性、习惯的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与人相处要尽量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等等。
可是,说归说,下次见面依然如故,A君的公司依然没有起色。
有不少聪明人可能有着与A君同样的毛病。他们自视甚高,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在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衡量、要求别人。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应有的胸怀。这样的人会是做具体业务的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可以成为好朋友,但要做整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则很困难。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一个人不能总是表现得太聪明,一个处处精明的人,最后只能成为生活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