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既易又难

1.中庸之道既易又难

这一章另起炉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进行阐发,以下八章(十三至二十章)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中庸,是人的品德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把握中庸之道是既容易又艰难的事。虽然人由于实际需要,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遵循“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地遵循之。所以,固然没有人能够完全不顾中庸而在社会中生活,可是同时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完全符合中庸提出的条件。教化的作用,就是使人把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地在做的事做完全。

所以《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什么意思?既广大,又细微,既明白又隐晦,既浅显易行,又深奥难行。中庸的道理,简单易懂,即使是普通的男人女人,也可以理解。但是,中庸的道理,在最深奥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中庸的道理,即使是普通的男人女人,也可以实行,但在最深奥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实行不了的。所以说:“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天地广大,人犹感到有许多不完美。因此,说中庸之大,道理宏伟,天下都装不下,说小,隐秘深奥,全天下都不能破解。

中庸之道,大,可以观察宇宙;小,可以解剖分子原子。无处不用中庸,无处离不开中庸。用今天的话来说,中庸既是民众文化又是精英文化。无论我们社会上哪一行业的人,人人都可以学。为什么呢?人人都有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性就是“本性”,人人本来就有,本来就有这个“本性”。你处处都在待人接物,自己日常的生活,一言一行,都要处处合乎“本性”,这是人人可以办得到的。所以讲“君子之道”存诸百姓人伦日用中,是一种民众文化。

但中庸之道又超乎人伦日用。这个“超乎”,即在于此精英层面对民众层面的一种反思、自觉、提升、点化的超越作用。二者在这种相成互动的张力关系中,适构成一种良性的、活生生的文化生命存在。

所以中庸具有“费而隐”的特点,即作用很广大,但同时隐微难见。它的最高境界昭著于天地。对于文化不高的普通人都可以学会;至于完全达到中庸,即使圣人也会有做不到的地方。中庸之道从大的方面讲,天下虽大也难以承载;从小的方面讲,世上没有人能彻底明了。这里面明确地提出了中庸之道既是可行的,又是不断发展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