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认为,君子的品行,射不中靶子时就会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找原因。
人在遭受挫折或打击时,要首先反躬自问,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予以修正和调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成为一箭中的的高手。
孔子在《卫灵公》中断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中的“求”,即指要求,也有责怪、怨恨之意。
在子路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君子时,孔子递进地讲了三个“修己”,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君子境界的每一步提升,都要以修养自身为基础,这是孔子对“求诸己”普遍意义的揭示。基于这种认识,孔子反复强调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这种用能力与真本事去谋求职位和名声的主张,是对人间正道的坚持和维护。
孔子把一个人在不如意时,是从自身查找原因还是怨天尤人作为判断君子还是小人的分野,实际上是看到了人性的弱点。许多人——包括一些大人物在内,都不能或不愿坦然面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强调客观、指责别人,是文过饰非的主要手段,即“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成就事业虽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自身的能力水平。在事业不能成功或遭遇挫折时,如果不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而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陷入烦恼和沮丧之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丧失继续努力的勇气。
反求诸己最直接的收益,是个人素质的提升。使自己的工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没有不成功的。无论在哪一行,只要潜心钻研,都会取得杰出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在他那里我得不到重视。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排除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尔后你痛下苦功,担当重任,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射不中靶子,只能怪自己技艺不精。让人重视你的最好做法,就是自己确实与众不同。得到别人的肯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实现。
阿迪斯的学习成绩挺好,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为此而伤心绝望。
怀着极度的痛苦,阿迪斯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他即将被海水淹没的时候,一位老人救起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
阿迪斯说:“我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重视我,所以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阿迪斯看了看,随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阿迪斯低头看了一下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手扔在了沙滩上。然后对阿迪斯说:“你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吗?”
“当然能!”
“那你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认识到,现在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阿迪斯低头沉思,半晌无语。
易中天先生讲:“一个人只要有才,就会像女人怀孕一样,迟早会被人知道。”怕就怕当机遇来临之时,拿不出真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