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中庸》认为,有了最诚实的道和最诚实的心,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感知未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现象,历代的正史野史记载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人将吉凶的预兆斥之为先验论或迷信,其实,撩开神秘的迷雾,这里的意思不外乎是说,由于心灵达到了至诚的境界,不被私心杂念所迷惑,就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因此而能够根据一些现象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
事物运行变化有它自然的规律,事物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征兆,属于极为正常之事。本章谈事物发展之初的必然现象,并非迷信,犹如潮起潮落,日起日落,初潮之呼啸,高潮之澎湃,日起之晨曦,日落之余晖,皆乃事物之预示。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要兴旺,人才辐辏,战乱平息,人丁兴旺,人民安宁,皆是吉祥之征兆。至诚之人能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息息相通,自然能窥见“祯祥”之征,自然能感知兴盛之兆。“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家要灭亡,灾难频频,战祸连连,人才奔散,人口凋敝,民不聊生,皆是“妖孽”之状。至诚之人,“感应天地”,“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至诚如神”。
诚,就是真实无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传统道德讲修身,特别强调诚,将其看做是道德的核心;至诚,则被看做是完美人格的最终归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生最高的道德境界。
“如神”,不仅可以理解为如同传说中的神仙一样,料事如神,具有先见之明,还可以理解为如同神助。《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思是: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还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也就是说,诚是天人相通的媒介,做到至诚就能与天相通。这里所说的“天”,代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古人还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说。对人以诚相待,才能换取别人的真心,得到别人的帮助,成就大事业;如果虚情假意,耍小聪明,早晚都会被识破,成为孤家寡人。

如果一个人满嘴是假话,其德行必有亏,别人很难将他看做洁白无瑕的人。人越是追求虚名、假名、伪善之名,反而越是什么也得不到。当人虔诚地、诚恳地承认自己无知时,他反而有知,进而大智,这就叫做先知。
由此可见,预知未来、料事如神的能力,不是来自于神明的指点,而是来自于自身的修炼。只要抱着极为真诚的态度,实事求是,既不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也不自欺欺人、自以为是,就能透过事物现象,深入事物本质,从而具有非凡的预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