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

2.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

那么,孔子祖述尧舜什么呢?让我们在尧典里寻找一下就明白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是说以德治天下,使九族和睦。

“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是说使九族团结和睦,互相为善,建成和睦友好的大团结的国家。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说给人们以安定生产和生活的规律和规矩,让人们科学有序地生产生活,求得社会的和谐安定。

“敷奏以言,命试以功”,是说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以考察实践为实。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过失)灾肆赦,怙终贼刑”,是说建立严格的以仁政和教育为主的、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使人们自觉遵守,使社会得到安定,生产得以发展。

……

孔子将这些精髓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大道”,用以教化,可谓用心良苦,孔子是尧舜大道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者,即宗于尧舜者。

孔子远则推崇尧舜时期的政治,近则遵守西周初期文王、武王时的法度,包括礼法、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精神等——这些都在文王、武王时代确立了牢固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孔子提出了自己的中庸思想和全部学说。如孔子自己认为,根据他对夏商周三代的礼的考察,周礼是最好的,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与礼是标志伦理与政治内在关涉的范畴,作为伦理与政治理论运思的背景,夏商周三朝的政治运作,构成了最佳的思想资源与历史前提。而仁礼及其统一恰恰是表现和表征中庸的。

孔子十分重视尧舜禹三圣相传的“允执其中”的思想。在《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四句话,称为“十六字心传”,朱熹认为:“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正如柳诒征先生所言:“尧舜以来,以中为立国之道,孔子祖述其说。”

与佛道有自己的“法统”、“祖统”一样,儒学也有自己的“道统”,儒家一以贯之的道统,正是中庸,“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也”。至宋,有周程张出焉,以接其传。可以说,尧、舜、禹三王的“允执其中”之道是中庸思想最早、也最直接的思想渊源。

孔子之大道,是把三王之道加以改造,同时融入当时的时代精神,打造出他推行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简单说就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就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尊卑等级分明的哲学思想体系。

尧舜、文武周公历来就是孔门最崇敬的伟大楷模,其贤德仁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奠基中华文明的不朽代表,他们也因此而成为一代圣王。虽然我们不敢奢望像他们那样伟大,但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其贤德仁义的精神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修正品德。孔子那样伟大,尚且一生见善即学,更何况是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