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必能通向成功
本章最后说到如何做到真诚的问题。“择善固执”是纲,选定美好的目标而执著追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目,是追求的手段;立于“弗措”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则都是执著的体现。“弗措”的精神,也就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笨鸟先飞”的勤奋态度。
其实,无论是纲还是目,也无论是精神还是态度,都绝不仅仅适用于对真诚的追求,凡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抓住这样的纲,张开这样的目,坚持这样的精神与态度,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样的成功不能取得呢?如果真的能用这种方法,达到如此勤奋的程度,即使你是一个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即使你是一个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
任何一个想取得一番成就的人都必须勤奋。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这就正如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能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你要想取得成功,那就要变得勤奋起来。你要想与幸运握手,那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勤奋与成功的关系密切,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你的回报也将是非常丰厚的。所以养成勤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
朱熹从小就立志将来要像孔子一样有学问。在他读书时,态度非常认真。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生们高兴极了,如脱缰的野马,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小小的院子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看到这群顽皮天真的孩子们贪玩的情景,失望地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便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刻苦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后来,朱熹终于成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成功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众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也是由勤奋得来的。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有这样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
有一位一心想成为大富翁的年轻人,他认为成功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术。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上。不久,他用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
妻子无奈,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父母决定帮女婿摆脱幻想。他们对女婿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年轻人迫不及待追问道。“我们需要3公斤从香蕉叶下搜集起来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亲自种下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完绒毛后,我们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年轻人回家后立即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当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从每片香蕉叶下收刮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仆人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10年过去了,他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的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提着绒毛来到岳父母的家里,向岳父母讨要炼金之术,岳父母让他打开了院中的一间房门,他立即看到满屋的黄金,妻子站在屋中,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用他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年轻人恍然大悟。从此,他努力劳作,终于成了一名富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学会炼金术。其实,成功的捷径就是勤奋。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就如自杀。
我们都知道金子很珍贵,但是纵然你有黄金万两,若坐吃山空,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奋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勤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奋能成就大事,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能成为获得成功的赢家,因为勤奋往往是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自古以来,唯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股,凿壁透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我们要养成勤的习惯,唯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