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者不得善终
孔子处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怀着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向君王诸侯们不遗余力地宣扬“仁爱”,欲建立仁、义、礼、智、信的理想大同世界,从不欺世盗名。因此,孔子年迈而逝时,不仅得到了善终,他的思想和理论也能留传后世千秋万代。
在战国末期,有一个人物叫吕不韦,他本身也为秦国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也组织大量人才,一同编写了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内容的《吕氏春秋》,想以此求得名留千古。但在对后世文化以及政治的影响上,却始终无法与孔子同日而语。让我们来看看吕不韦的一段故事吧:

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太子死了,昭王立其次子安国君公子柱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排行在中间的,有一个叫异人的,是夏姬所生,不受宠爱,被送到赵国做人质。由于秦国屡次攻打赵国,赵国人对异人很冷淡,根本不加礼遇。
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赵国都城做生意的吕不韦见到了异人。当时,异人落魄失意,穷困潦倒,车辆破败,财物匮乏。吕不韦早就预见到秦国有统一六国的可能,早就想插手秦国的事务,在政治上捞一把。如今,机会来了,面对异人,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他禁不住惊叹:“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商人,“奇货可居”,是本色的话。他认为异人如同稀奇的货物,可以囤积起来,伺机以高价卖出。
吕不韦去正式拜见异人。开门见山,他向异人保证:“我,吕不韦,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怀疑,笑道:“算了,你该先去光大自己的门庭,再来光大我的!”
吕不韦说:“你有所不知,我的门庭需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有可能光大。”
异人有点领会了,便跟吕不韦长谈,推心置腹,谈得投机而深入。
吕不韦分析道:“如今秦王年事已高,你的父亲安国君正为太子。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你们兄弟共二十多人,你在中间,不受宠爱,而且长期滞留赵国为人质,将来国君去世,安国君继位,你仍不会有机会做太子。因为你没法跟你的嫡长兄以及其他天天在你父亲安国君身边的兄弟们相比。”

“你说得很对。”异人同意吕不韦的分析,并且请教方略:“可是,我应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毫不保留,倾囊相授:“能够在立继嗣的问题上影响安国君起大作用的人,只有华阳夫人。如今你穷困不堪,羁留在外,没有财力周旋亲友、结交宾客。我虽然并不富裕,但愿意拿出千金给你当资本,并且替你到秦国去游说,使你得以亲近华阳夫人,争取立你为继嗣,将来也好继承大统。”
异人当然高兴:“如果你的计策成功,我愿意和你共有秦国。”
吕不韦说了就做。他果然拿出千金,一半赠给异人,让他结交宾客,广延声誉;一半用以购买珍奇好玩之物,由自己携带,西行入秦,为异人去活动,去做那投机事业。
吕不韦进入秦国国都咸阳,先设法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买通关节,然后便把所携的珍宝全都献给了华阳夫人。他向华阳夫人夸赞异人,说他又有才又能干又聪明,结交的宾客遍天下。他还说异人把华阳夫人看成天一样,说异人日夜伤心,想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劝华阳夫人的姐姐向华阳夫人进言:“世上所有用美色来侍奉人的,色衰自然被淡漠。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虽然甚得宠爱,可惜没有儿子。将来身后无人继承,终归冷落。为今之计,不如早一点在众子中过继一位有才能而又孝顺的,把他立为嫡嗣。这样一来,丈夫在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的儿子继立为王,也不至于失势。这是所谓一言而能得到万世之利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眼下异人就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有才能,但他生母和他本人都不被宠爱,依次序绝不可能被立为嫡嗣。如今,他愿意依附您,如果您这时提拔他,他定会终身感念您的恩德!”
这一席话,点醒了华阳夫人。于是,当太子闲暇时,华阳夫人曲意侍奉,并非常巧妙地夸赞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说他特别贤能,有才干,来来往往的人都敬重称誉他。说着,华阳夫人还流下了眼泪:“贱妾忝列后宫,不幸无子,希望能以异人为嫡嗣,也好使我安然有托。”
安国君经华阳夫人一说,当下应允。于是便刻符立约,以异人为嫡嗣。他们还托吕不韦送了好多东西给异人,并且命吕不韦辅助他。从此,异人在秦国声名鹊起。在这个过程中,吕不韦几乎把全部家当都赌了进去。
吕不韦娶了邯郸城中最有姿色最善舞蹈的女子,同居后,知道她有了身孕。
有一天,异人到吕不韦家中饮酒,发现了这女子。异人特别喜欢,竟然站起来给吕不韦敬酒,请吕不韦割爱,将此女让给自己。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而一想,为了能通过这“奇货”钓到大鱼,已经花费了太多财力与精力,如今不能因小失大,如果能与异人共有秦国,金钱、美女还不是九牛一毛吗?便慨然同意。因此,异人对吕不韦更加感激,而吕不韦则暗自欣喜。
此女到异人处后,隐瞒了自己已有身孕的事,过了几个月,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叫政,这便是后来的秦始皇,异人立此女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秦国进攻赵国邯郸。形势紧急,赵国欲杀异人以泄愤。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给守城的官吏送了重金才得以逃到秦国军营,然后回到秦国。
赵国人又想杀害异人的夫人和儿子,幸亏异人夫人的母家颇有权势,这才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在位56年去世。安国君即位,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异人为太子。赵国也把异人的夫人及儿子嬴政送回秦国。
安国君在位一年去世,谥号是孝文王。太子异人继承王位,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尊嫡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这使两位太后都对吕不韦感激不已,吕不韦一下成为举国显要的人物。
庄襄王初一继位,就任用吕不韦做宰相,封他为文信侯,其封邑达10万户之多。事情的发展按吕不韦事先设计的那样进行着。他用千金赌来了一个宰相之位和10万户的封地。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公元前246年,太子嬴政继位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总理国家大事。赵姬让嬴政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意为嬴政的第二个父亲,事实上他已操纵着整个秦国的政权。
嬴政初登王位时,吕不韦与赵太后当政,成了秦王潜在的最大政敌。后来吕不韦野心日益膨胀,执掌国家最高权柄,对天下苍生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轻而易举地以叛国罪处死了嬴政的弟弟、年仅20岁的秦公子成蛟。再加上赵太后宠信长信侯嫪毐,逐渐形成了另一股势力。吕氏集团与嫪氏集团在秦国一手遮天,根本不把秦王政放在眼里。残酷的现实令秦王政悲愤难平,却又不能不提心吊胆。

外面风传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太后的私生子,嬴政并不理会这些,关于自己的身世,他只能假装糊涂。这样装糊涂反倒会使他省心一点,以免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即使早知道了其生父是吕不韦,出于政治的需要,他也会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一副与吕氏毫不相干的姿态来。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十月,嬴政羽翼已丰。吕不韦刻意推出《吕氏春秋》为自己宣传,而嬴政却不吃这一套,写信质问他对秦国有多大贡献,竟敢自称“仲父”,把他流放到四川。吕不韦接到命令后,知道自己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沮丧到了极点,不久,便饮毒酒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