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而不露比暴跳如雷更有效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钅夫钺”。有明德的人是不会经常大呼小叫变脸色的。
《中庸》意在表明,那根源于天命之中、人性深处的德行所具有的不可遏止、不可名状的伟大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是那在无声无臭、渊深静默中的德行,积攒着惊天动地、变易世界的巨大能量。
很多杰出的领导者都是和蔼可亲的,他们不用发怒,居下者也会很尊敬、很畏服。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希望下属注视你、尊重你,就应当含而不露。你越是大事张扬、暴跳如雷,下属就越不怕你;相反你越是默不作声、含而不露,下属就越是对你毕恭毕敬。
寓言故事《黔之驴》中,老虎被驴一开始的声势所震慑,但渐渐地就发现这只不过是驴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老虎心中暗喜,内心盘算着驴“技止此尔”(就这点儿本事了),于是便饿虎扑食,驴便一命呜呼了。
谨慎的沉默乃是精明人的庇护之所。心中一有事情就暴跳如雷,绝不会得到尊重,还会招来评头论足。倘若还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则他的不幸还会加倍。
李强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脾气相当暴躁,经常在办公室大发雷霆,动辄扬言要把某某开掉,一开始大家都挺害怕,于是做事都很小心谨慎。但后来大家渐渐发现发脾气只不过是他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革,于是大家便继续我行我素。李强看到这种没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形,于是便恼羞成怒发更大的脾气。就这样,大家渐渐地都习以为常了,感觉这位经理发一发脾气只不过是为了彰显他的地位,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真正的哪一天他不发脾气了,大家反倒感觉很奇异。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者都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在下属面前耍一耍威风,大事张扬,以此来显示他是个领导。许多领导者认为,做领导的就要对下属吆五喝六,指挥周围的人,否则就失去了乐趣。
这种管理方式是《中庸》所不赞成的。对下属大发雷霆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有时适当的沉默、宁静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至于那种声色俱厉、急风暴雨式的做法,正如孔子所说:“末也!”已谈不上什么境界,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罢了。
通常来讲,当你训诫下属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后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也许你的大发雷霆只是想劝导他一番,并无他意,但是无形中却伤了下属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颜面挂不住,索性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你的大发雷霆岂不是得不偿失?不要让到处都充满你的斥责声,在你的适度批评之后保持一个沉默的空间,让下属有时间冷静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下属会因为你的“点到为止”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默不作声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这样做要比大发雷霆好得多。
所以,最好不要第一次就用尽自己的全力。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从来不轻易大呼小叫,让别人猜测他会不会发火,要比一开始就发威而且一成不变更有效,自己也更能获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