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2.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具有大智的人才大都孤高自许,视金钱如粪土,所以身为领导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除了给予高官厚禄,最重要的是要用真诚打动他、尊重他。唯有诚心诚意地对待,才能让他死心塌地地跟着你走,为你谋利益。

信陵君就是用自己的诚心换来侯生的以死相报的。

魏国有一个隐士叫侯嬴,人称侯生,年且七十,家贫,在大梁夷门看大门。信陵君知道后,便派人以厚礼赠之。

侯生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数十年,到了这个年纪绝不会因为看门贫困而接受公子厚赠。”

信陵君没有放弃,一心想笼络这位贤才。

有一次,信陵君置酒大宴宾客。客人已经到齐,坐好。信陵君亲自赶着大马车,留下尊位,去请夷门侯生。侯生提起破旧衣衫,一直走上前去,坐在尊位上,一点也不谦让,想借此观察信陵君的神态。

信陵君赶着马车,态度十分恭敬。

走到途中,侯生对信陵君说:“我有一位朋友在市中屠宰场,借您的车驾绕道去拜访他一下。”

信陵君驾车进入市场,侯生下车去拜访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站着与朱亥长谈。

侯生看见信陵君态度一直十分温和、恭敬,于是与客人道别,上车到了信陵君家。信陵君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各位宾客,宾客见信陵君很重视侯生,都非常不解。

侯生便对信陵君说:“今天我受公子的厚待实在是心满意足了。公子今天宾客盈门,本不应该屈尊去接我这个看门人,但是公子却这么做了,为了报答公子之恩,成就公子为贤之名,所以让公子驾着车,久久站立在市场之中,让来往之人观看公子而公子态度恭敬。这样,市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公子是长者,能够礼贤下士。”

酒罢,信陵君尊侯生为上客。

魏安獒王二十年,秦国将赵国的邯郸围得水泄不通,城中情况非常紧急。平原君数次派人送书信给信陵君,请求魏国发兵救赵。

魏王本想进兵,但是秦国又派使者来到魏国,说:“我攻赵,早晚都是要破城的,诸侯敢救者,破赵之后,必移兵先攻打。”

所以,魏王不敢发兵救赵。

信陵君忧心如焚,屡次请求魏王,但是魏王惧怕秦兵,坚决不听信陵君的劝告。

信陵君知道最终不会说服魏王,也不准备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就约请宾客,准备战车百余乘,决心去跟秦军决斗,与赵国共存亡。

信陵君带着队伍,经过夷门时,告诉侯生欲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情况。

侯生说:“公子你要努力啊!我已经老了,不能跟你去。”

信陵君向前走了几里,心中感到很迷惑:“我对侯生可算是尽礼尽心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就要拼命而侯生竟然不为我出一谋、划一策,也不劝阻我,真奇怪啊!难道我还有什么过错吗?”

于是止住部队,单车回到侯生门外,询问侯生。

侯生说:“我早就料到你一定会返回来的。”

“为什么?”

“公子尊贤爱士,天下闻名。如今你要去冒险拼死,就像把鲜肉投给饿虎,会有什么结果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养士尊客呢?公子厚待我,公子去冒险,我没有一言半计相送,我知道公子一定会有感而回。”

信陵君大礼相拜,请问良策。

侯生于是避开人说:“我听说晋鄙兵符常放在大王卧室之内,而如姬夫人最受宠幸,可以自由出入,一定能够轻而易举地拿到。我听说,如姬夫人之父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三年,自大王以下的人都拼死效劳为父报仇,但是三年都抓不到凶手;如姬哭诉请求公子相助,公子派人斩仇人之头献给如姬。姬欲为公子效尽死力,只是苦于没有图报的门路。公子如果开口叩请如姬夫人,她必然会慨然答应。窃得兵符去代替晋鄙领兵,救援赵国,抗击秦国,这是千秋霸王之大业啊!”

信陵君采纳侯生之计,叩请如姬,如姬果然盗得晋鄙兵符交给信陵君。

信陵君准备出发,侯生又献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与晋鄙合符,若晋鄙不交出兵权而要再请示大王,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公子一起去。晋鄙如果乖乖交出兵权,这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不交出兵权,就令朱亥杀了他。”

侯生又说:“我本来应该跟着公子亲赴死难,但是我已经老了,不能去了。我计算着公子的行期,等公子到了晋鄙军的日子,我北向自刎,以送公子。”

信陵君劝慰再三,挥泪辞行。侯生得知信陵君已掌兵权,果然饮剑而亡。可见他对信陵君何等的忠心。如果不是信陵君以诚相待,又怎能得到这样人的忠心呢?

李世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是第一个被赐为“国姓”的人(他原姓徐),又是李世民晚年嘱以托孤重任的人。对这样的重臣,李世民自然十分重视感情上的沟通。

有一次,李世勣得了急病,医生开的处方上有“胡须灰可以救治”的话,李世民看了,便毫不犹豫地剪下自己的胡须送给李世勣。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因此,他们不剃发,不剪须;至于皇帝,连身上的一根汗毛也是珍贵无比的。李世民的举动实在异乎寻常,前无古人。李世勣感动得热泪长流,叩头以至流血,表达他感激不尽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