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可以养生增寿

3.修德可以养生增寿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人都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在探求生命的真谛,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方啊!可惜,到最后都是徒劳一场,命归黄泉。

那么,怎样才会使自己长寿,活得充实呢?其实,中国的祖先们早就探寻到了长寿的秘籍:“大德必得其寿。”

中国人讲养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养生本身,而是始终与道德的修养结合在一起。修身养性,就是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道德品性结合起来修养。

德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做长寿人的基础,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修德可以养生增寿。

“大德必得其寿”,不仅是对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种赞扬,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医学依据。

在明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养德养生无二术也”,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根据自己行医之道总结出:“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就是说,要想健康、想长寿,首先是修炼自己的德,做一个道德深厚的仁者,要当好人,行善事。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就健康和长寿问题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调查,他们惊讶地发现,乐于助人、处处行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其预期寿命明显高于那些自私狭隘、心地险恶,与他人关系不和之人。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看一部反映妇女帮助病人、穷人的影片,看后立即收集学生的唾液进行分析,发现A种免疫球蛋白有所增加,抗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力提高。现代生理学研究证实,当人在充满信心和乐观时,大脑产生大量内啡呔,使人轻松愉快,且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降低疲劳;内分泌系统活跃,分泌有益健康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专项中有“道德健康”。分析世界各地的百岁以上老人,他们居住地点不同、气候不同、饮食起居习惯也各不同,共同的一点是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人际关系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缺乏道德涵养的人,易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还有些偷鸡摸狗、贪污受贿、损人利己者,经常想方设法算计别人,而又要时时刻刻提防别人的暗算与报复,终日不得安宁,提心吊胆,情绪经常处于高度紧张与恐惧中。长此以往,致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严重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产生。例如,嫉妒心理易导致神经、消化、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失调,产生失眠、心悸、心痛、头晕、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愤世自私、暴怒会使内分泌物中氧基皮酮质上升,导致高血压、心脏病;长期心理矛盾、焦虑不安,易患肿瘤和癌症等。真可谓“多行不义则伤身”,即使服用灵丹玉液,恐怕也无济于事,当然不得其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