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
2025年09月15日
1.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
中庸之道是一个在我们身边存在,我们普通人可以实行的,但同时它是一个深奥、无穷尽的,可以包容宇宙万物间各种道理的一个大道,这个道,实行起来很难。
所以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治理国家的人,可以治理天下,并不难;人各有志,即使给你高官,给你高工资,但你也可以辞掉这份工作,也没有什么难的;我们遇见一件事,人家拿白刀子威胁你,面对威胁,你可以挺身而出,你不怕,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做得到的。但中庸很难做到,你想要不偏不倚,一点儿也没有偏差,完完全全达到那个标准点,是很难的。
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
比如说射击,射到十环,十环就是正中心,但肯定十环里头还有误差。再比如说我们航天飞机载人返回落到地球,我们给它限定一个范围,误差不超过多少,这就是准确了,你要完全没有误差,做得到吗?
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很难很难,大体上做到可以,精密地做到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比治理天下还难,难到比辞去高官厚禄还难,难到比面对刀枪剑戟还难。中庸是这样一个既易又难的大道理。
孔子把中庸之道的推行看做比“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更难以实现的事情,原因还在于中庸更为内在、持久、日常。孔子以他漫长的坚守而达到中庸之道,在孔子一生中,一直把恪守中庸之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一个人要实现中庸之道,不仅仅需要勇敢、智慧和忠义,更加需要坚守、坚持、不受干扰、不受外界的诱惑,最后达到至高境界。如果中庸不能坚守,很快就改变了,你可能永远不能够达到最高境界。正因为如此,孔子对此有感而发,将中庸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实行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