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讨论

六、讨论

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及指标,只能依据临床症状及患儿体征进行观察,因而疾病误诊率较高,会耽搁患儿接受治疗的最佳时间,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1-2],造成误诊疾病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尿路感染及猩红热,其中支气管肺炎的误诊率最高。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具有发病多样性,同时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导致误诊率较高,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误诊率最高,如支气管肺炎;其次,感染性腹泻的误诊率亦较高,通过对常见误诊疾病进行了解掌握,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该例患儿年龄偏小,只有发热症状,合并肺炎;发热5d以上,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热程第7天行心脏彩超确诊不完全川崎病,并在有效时间内静脉输注丙球后未再发热,无其他川崎病症状,无冠脉瘤形成,符合不完全川崎病诊断标准。不完全(incomplete)川崎病指不具备川崎病诊断标准者,可见于以下2种情况:诊断标准6项中只符合4项或3项,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或>8岁的年长儿),属重症。最近研究表明,不完全川崎病占川崎病患儿的15%[3-4]。因其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故又称为不典型(atypical)川崎病,现改名为不完全川崎病。6大主要临床症状在不完全川崎病中以发热及恢复期指(趾)膜状脱屑为多见,以颈部淋巴结炎为少见,其中肛周潮红(或伴脱皮)和指(趾)端脱皮对诊断川崎病具有特征性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川崎病好发于小婴儿,其临床症状更为隐蔽,冠状动脉病变率较年长儿更高。Genizi等人[5-6]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31例年龄<6个月的婴儿中,有9例表现为不完全川崎病,仅有14%的患儿在10d内接受了免疫球蛋白治疗;有85%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有7例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瘤。美国诊断标准中提出,对不明原因发热≥7d的小婴儿且有全身炎症表现者,应常规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即可诊断。

该患儿行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无效,应及时行心脏彩超确诊、及时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从而防止冠脉瘤的形成,避免误诊发生。并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口服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1]蓝海平.小儿川崎病30例误诊观察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65-66.

[2]王利军,杜忠东,付培培,等.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3):1035-1036.

[3]李鹏,胡景伟,周忠蜀.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5,14(7):732-733.

[4]Nakamura Y,Yashiro M,Uehara R,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Japan:results of the 2009-2010 nationwide survey [J].Journal of epidemiology/Japan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2012,22(3):216-221.

[5]Genizi J,Miron D,Spiegel R,et al.Kawasaki di8eease in very yong inhants;hgh prevaIence of atypical presentation and comnary arteritis.Clin Pediatr(Phila),2003,42(3):263-267.

[6]Huang W C,Huang L M,Chang I S,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Taiwan,2003–2006 [J].Pediatrics,2009,123(3):e401-e405.

(穆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