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治经过
(1)入院后第1天:入院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谷丙转氨酶459U/L,谷草转氨酶1047U/L,总胆红素 79.22μmol/L,直接胆红素46.29μmol/L,间接胆红素26.70μmol/L,乳酸脱氢酶765.97U/L;网织红细胞计数:1.9% ;颈部+淋巴结B超:左侧颈部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约17×5mm,未见明显融合及病理液性暗区;右侧最大26×14mm,可见多额低回声光团融合成团块,未见明显病理液性暗区。胸片:双肺纹理稍增粗。遂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小剂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酸性物质对肾小管的损害,防止急性溶血发生等对症治疗。
(2)入院第2~4天:入院第2天患儿右上腹痛明显加剧,查体胆囊Murphy征阳性,上腹部CT提示胆囊饱满,稍增大;普外科会诊后考虑“胆囊炎”可能,故转入普外科,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调整为甲硝唑联合舒普深抗感染,予以兰索拉唑抑酸及补液、继续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等对症诊疗。患儿仍有反复发热。入院第4天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上腹部MRI+MRCP检查提示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胸腹腔少量积液。
(3)入院第5天:入院第5天患儿逐渐出现口唇皲裂、杨梅舌、四肢末端出现非凹陷性水肿等症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上腹部MRI+MRCP结果,考虑川崎病合并胆囊炎可能性大,转入PICU进一步治疗。予以静滴大剂量(2g/kg/d)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1天,甲泼尼龙冲击辅以乌司他丁抗炎,美罗培南抗感染,口服双嘧达莫、熊去氧胆酸片等对症。
(4)入院第6~9天:入院第6天患儿体温趋于稳定,颈部淋巴结缩小,腹痛稍减轻。但入院第6天晚间患儿心率、血压监测出现波动,BP在86~90/40~70mmHg,心率40~90次/分,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偶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右心室增大,冠脉未见扩张;复查肝功能发现白蛋白进行性下降(24.44g/L),结合上腹部MRI提示胸腹腔少量积液,考虑川崎病并发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能。予以多巴酚丁胺强心、异丙肾上腺素升压、白蛋白补充胶体、呋塞米减轻容量负荷、同时继续予以糖皮质激素、补液等治疗。
(5)入院第10~11天:患儿腹痛缓解,血压稳定,心率稍慢46~100次/分波动,复查白蛋白较前好转(31.7g/L)。同时复查血常规感染指标等较前好转,但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至81g/L,网织红细胞计数较前增高(2.5%),复查腹部B超提示肝、脾大,骨髓片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结合既往有蚕豆病病史,病程中有一过性茶色尿及病初出现的消化道症状、皮肤、巩膜黄染,考虑存在蚕豆病继发溶血性贫血可能,继续予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稳定性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转回儿内科普通病房继续巩固治疗。入院第11天复查心脏彩超:心包积液,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扩张、左前降支内径可见增宽、右冠状动脉主干未见增宽。
(6)入院第18天:复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未见扩张。肝胆胰脾B超复查提示肝大,余未见异常,血常规、肝功能大致正常,病情好转予以出院,嘱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1个月、6个月后复查,B超未见胸膜腔、心包积液,肝脾无肿大,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心电图复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