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讨论

六、讨论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近年来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1]。该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并无有效的判断标准,因而导致病症判断不明确,现主要将其分为完全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2种,不完全川崎病是指虽未达到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存在符合川崎病临床的特点,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而患儿容易出现误诊或误治等情况,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儿带来严重危害。目前研究认为川崎病多发生于幼儿,但近年来关于小婴儿川崎病的报道病例逐渐增多,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报道称,小婴儿发生不完全川崎病及冠脉损害的概率更大[2]

本例患儿仅表现为发热症状,结合心脏B超,诊断考虑不完全川崎病。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病情好转。对于婴幼儿川崎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及免疫特点,表现并不典型,且易多伴其他脏器或系统损害,因此容易漏诊及误诊,进而发生不完全川崎病的概率更大。所以,临床工作上对于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的小婴儿,如有全身炎性反应的实验室证据,则应常规完善心脏彩超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冠脉损害的发生,改善婴儿川崎病的预后[3]

临床对川崎病的诊断要注意以下6方面:①川崎病面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充血;②早期肛周脱屑; ③男婴阴囊红肿、触痛; ④卡介苗接种处再现红斑 ( 8 个月内) ; ⑤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显著增多[4-5](7d后) ;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 ⑥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壁辉度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士杰,李晓春,程贤高.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6) :27-28.

[2]夏玉平.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 (2) :19-20.

[3]李彦晓,贾天明,徐灵敏,等.93例不完全川崎病和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4]史宏,李晓辉,周敏,等.川崎病血小板升高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3、白介素6的关系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7):649-652.

[5]张永远,温晓红.婴儿川崎病的早期临床和血液学特点[J].J Clin Transfus Lab Med,February.2019,Vol 21,No.1.

(韩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