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绍
2025年10月13日
一、病例介绍
患儿,男,4岁,以“发热2d后腹痛1周,指端脱皮3d”收住院。9d前患儿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38.5℃左右,2d后出现阵发性腹痛,无明显规律,可自行缓解,无黑便,无呕吐,无腹泻,无咳嗽,当地医院予静滴头孢类及利巴韦林不详等药治疗2d,体温正常,腹痛无缓解,近3d手指端膜状脱皮,无结膜充血,无皮疹。
2年前(2015年6月初次发病),以“间断发热12d伴结膜充血、口唇红、草莓舌”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3d后(病程第16天)手指端、肛周脱皮,查心脏B超:右冠脉扩张3.5mm,给丙球2mg/kg治疗后以 “川崎病” 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复查心脏B超:右冠脉起始4.4mm,距开口处13.8mm处瘤样扩张,约29mm×9.7mm,总冠内径4.3mm、前降支内径4.2mm,距左冠开口处22mm处瘤样扩张,大小9.4mm×5.6mm、LCA/AO=0.31、RCA/AO=0.32、LAD/AO=0.30。初次治疗给①阿司匹林200mg,3次/d,(40mg/kg)一周后体温正常稳定后渐减为5mg/kg,一直维持;近1周家长自行停药。②双嘧达莫25mg,2次/d(3mg/kg)一直口服。③甲泼尼龙60mg,2次/d(8mg/kg)冲击治疗5d后改用泼尼松10mg,3次/d(2mg/kg)口服,逐渐减量停药。10月后复查心脏B超无明显好转,之后又加用泼尼松1.5mg/kg,顿服1周;阿司匹林5mg/kg,分3次;双嘧达莫3mg/kg,分3次;华法林0.06mg/kg,顿服。门诊随访最后一次冠脉内径层恢复至7.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