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意识的功能
卡尔是加拿大的一个年轻人,由于交通事故致使头部受伤。根据心理学家图尔文的描述,这次受伤使他丧失了许多体验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卡尔在理解时间概念上没有困难。……他具有关于时间的抽象知识,但对主观时间的意识却严重受损。如果问他昨天干什么了,他会说他不知道。如果问他离开‘这里’将要做什么,或者‘明天’他将要做什么,他也说他不知道……在不同的场合,请他描述在他试图考虑‘明天’时出现的心理状态的‘空白’时,他会说这‘就像睡着了’或‘大片的空白’。……当要求他将这种状态与他在考虑昨天做了什么时的心理状态做个比较时,他说是‘同样的空白’。”卡尔平静而沉着地做了所有这些观察报告,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只有在他被问到对于上述情形中所出现的“空白状态”是否感到奇怪时,他确实表现出片刻轻微的不安,并发出一声温和的感叹:“哦!”
当我们提到意识功能的问题时,就是在试图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意识——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卡尔的案例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如果没有任何感觉,无法充分地利用意识,生活或许就如我们提到的卡尔一样,只是一个空白。我们可以借以得到结论:意识对人类生成和社会功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面对意识的本质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人类意识是在与其衍化环境中敌对的力量——自然和劳动对象中锻造的。人类意识的产生最初或许只是一种对抗捕猎者的防御措施和一种更有效开发资源的手段,最终演化为我们祖先的社交倾向。然而,紧密联系的群体生活又会生产出新的话题,就是对人类个体合作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得到演化,在个人和文化的构建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帮助生存和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构建。
1.帮助生存
用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因为意识帮助个体明了环境信息并在计划最适宜和有效的行动中使用那些信息,所以它才可能演化。但是,在现代生活中,你会面临感觉信息负荷过大的情况,大量的各种信息从各个方面困扰着你。而意识则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给你澄清这种极大的混乱,来帮你适应环境。
首先,意识对你所觉察的和你所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就如我们打开新浪网或者其他门户网站的时候,进入我们视野的信息会非常多,有体育、财经、娱乐、汽车、数码等,而我们的意识会帮助我们减少信息量,只关注我们感兴趣或者有帮助的相关信息。假设你是个球迷,你就会对体育板块出现的热点表现出兴趣,其他新闻对你的刺激程度相对较低;恰巧你在装修房子,或者装修这方面的内容会引起你的注意。意识的这种限制功能过滤了多数与你即刻目标或者长期目标无关的信息。当你将意识集中在“相关”输入——即你希望加工和反应的信号的时候,所有被评价为“无关”的就成为背景噪声。意识的这种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能极大地分解我们的信息焦虑,使我们所承受的信息压力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其次,意识完成了一种选择存储功能。在所有刺激输入流被知觉加工为小量可识别的模式和范畴时,意识允许你选择性地存储你想要分析、解释并对将来起作用的刺激。意识通过选择一些,忽视另外一些,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事件和经验按照个人需要分成相关的和无关的。就如你平时积累材料,网络是一个浩瀚的资源库,当你在这个资源库遨游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很好的资源,而你不可能对所有的资源进行下载收藏,意识就帮你进行选择,将对你有帮助的或者对以后用得着的资源进行存储。
最后,意识让你基于过去的知识和对不同后果的想象来终止、思维和考虑不同的方案。这种计划或执行急控制的功能使你能够压抑那些与道德、伦理和实践要求冲突的强烈愿望。没有这种意识,或许你在饿的时候,只要看到食物,就想把它偷来。由于意识给你宽泛的时间和计划可能的行动,因此你可以唤起过去和将来的表征来影响你当前的决策。如当年的革命人士想象着自己的孩子沐浴在共产主义的阳光之下的时候,就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地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由于这些原因,意识可能会给你赋予极大的能力,对你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给出灵活适当的反应。这也是意识之所以被认为与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的缘故,同时也是意识之所以出现在本书首章的主要原因,在下文中我们会对意识和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2.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建构
不会有两个人以绝对相同的方式解释一种情景。电影《我知女人心》中孙子刚(刘德华饰)通过某种特殊能力一次次知道李仪龙(巩俐饰)的创意时,李仪龙那种愤怒正诠释了这一论断。因为她知道,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创意,只是过多的这种情景相同的场面被李仪龙当成了一种默契。那是电影所构建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你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你基于你的一般知识、过去经验的记忆、当前的需要、价值、信念和将来目标,对当前情境的独特解释。每个人对现实的个人建构已经从独特输入的选择中形成,所以他或者她会更注意刺激环境中的某些特征,当你对现实的个人建构保持持续稳定的时候,你的自我感就具有连续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本章后面一部分将进行更为深入的阐述。
当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长,或者在同一文化内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或面临不同的生存任务的时候,对现实的个人建构的个体差异会更大。曾有科学家对一对因为各种原因被分开的双胞胎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之间的行为和对事物的看法迥然不同。这就是说即便是相同的基因类型,受到环境因素不同而受到极大的影响。现代科学认为,遗传素质代表了人的发展潜力,而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并且相反的表述也是正确的。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的个体分享同一的经验,他们通常具有相似的问题建构,网络上我们习惯将人分为70后、80后、90后等各个年代的“后”。事实上,这样的划分有一定的道理,由于他们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受同样的文化氛围所熏陶,往往具备一定的群体特征。现实的文化建构就是这样由特定一组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分享的思考世界的方式。当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发展了一种与文化构建相适应的现实的个人构建时,它会被文化所肯定,同时也肯定文化构建。这种对现实的意识构建的相互肯定称之为共识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