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遗传

我们每个人的形成都是由父亲的精细胞与母亲的卵细胞成功结合形成受精卵后产生的,因此,我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父母双方的一些遗传信息,有的是体貌特征上的,当然也有的是人格特性上的。个体的遗传基因、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研究表明,有惊慌性心理障碍的父母所生的孩子中60%具有害怕、退缩的气质特点。

2.家庭

家庭是个体生存的第一个最为亲密的微观环境,家庭的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一般来说,民主和睦、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容易促进独立、友好、自控、自主等健全人格的发展,而冷漠专制、自私偏执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反叛、攻击性强、不善交际等不健全人格。

3.学校

学校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又一重要微观环境。已有研究发现,不同校风下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优良校风对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养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

4.社会

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受到社会文化规则的影响。在推崇集体主义文化的我国,集体的融洽常优先于个人的愿望,自我更是常在相互关系和社会背景下被加以界定,比如向他人介绍自己时,很多人会这样描述,“我是××,我来自陕西,我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从小他们就教育我,要做一个正直、勤劳、勇敢的人。”相反,在推崇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个人的独立往往优于集体的需要,自我经常被定义为人格特质的集合或用职业来表达,比如美国NBA多数著名的球星,即使面对奥运会这样的盛会,在国家对他们发出参与的号召时,他们依然有些会这样回答,“噢,不好意思,我不能来参加,因为我已经答应那天要陪我的孩子去动物园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