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创业,还是继续读书?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大学生毕业面临多个选择,到底选择哪条路合适自己,能够有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对每一条路进行分析。
1.打工
“打工”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内地,最初在广东省流行开来,后来逐渐流行到中国各地。在传统的或者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打工,就是指农村人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去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非农村人口也要在各类企业单位或者组织中去“打工”,就是“受雇于人”。为了泛化,我们不妨将在各类企业或组织中谋求一个职位为他人(也就是企业所有者或者股东,我们一般称之为老板)工作并借此获取劳动报酬的工作活动,都称为打工。那么,无论你是受雇为一个个体户工作,还是受雇作为一个跨国企业集团的CEO,你都是在打工。相信大家都知道唐骏这个人,他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到盛大网络总裁,再以10亿元的身价加盟到福建一民营企业,三次华丽转身,已经使得他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他这些履历都是在“打工”,所以人称“打工皇帝”。
打工的优点就在于:每月有较稳定收入,不用担心单位财务经营状况、风险度不大,心不累;不承担公司的成败责任,不用像自己创业那样要走钢丝绳;生活有保障,大多数是“朝九晚五”,能够享受公共的假期,受劳动法的保护;工作的内容比较单纯,只需要做好局部的工作;失败后可跳槽继续上班获得工资。而打工的缺点则在于:收入有限、钞票少,难有个性化、创新的自由,受老板、公司的诸多限制;时间上也没有自由,起早贪黑;财务上也没有支配权,每一毛钱都要请示批准;本人劳动的剩余价值被老板全部占有,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办事。打工的优势与劣势比较具体见表9-1。
表9-1 打工的优劣势
2.创业
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和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根据现代创业学的观点,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创业的优点就在于:收入可以无限,能获得利益最大化;车、房、国际旅游、子女上贵族学校等可能就不是梦;接触面广、居于领导管理战略决策最高层,因而素质高,进度快;管理别人等自主权远高于打工群,可搞个性化,自主创新,可做自己想做的事,工作时间是自由的;有资金支配权,财务上独立自主;可以把打工群体的巨大剩余价值占为己有,并用于享受。创业的缺点就在于:操心、担心公司的经营状况;承担成败的责任而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而创业当老板的命运随时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生存没有劳动法规的保障等。创业风险大,新创企业倒闭率高,能创业成功的总是少数。年轻人有闯劲、有活力,不甘于现状想创业,但资源有限。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可以允许一次、两次、三次的创业失败,但很难容忍四次、五次的创业失败。创业失败的成本很高,没有了资金,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家里的支持,会让人走投无路。创业的优势与劣势比较见表9-2。
表9-2 创业的优劣势
打工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创业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吃饭;打工是靠别人给自己的平台来展示能力,创业是靠自己的决心和眼光创造一个平台。而作何选择就要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和家庭社会背景进行综合考虑,但有个原则是须要考虑的,那就是创业和创业者性格有关,要有闯劲的人才适合;你要看准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而你对这个行业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应对措施等其他辅助条件,例如懂得点经营、懂得打交道、适当的启动资金……
很多同学会想毕业就创业的话有原始资金吗?有忠实的伙计吗?有可靠的合作人吗?有信得过的投资人吗?就算一切都是现成的,有足够的经验和把握能使自己的创业走向成功吗?如果都有,就不用犹豫,选择创业,如果没有,也不用犹豫,开始打工,但不要盲目地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准备自己有用的东西。因为在打工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单位里多学习工作经验,这也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你如果不擅长一个行业就盲目步入这个行业去创业,那样一般都不会成功的,最好先精通一个行业之后再去创业,你在公司搞好人际关系,等走的时候拉拢一些平日要好、又有能力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你创业,打工只是创业的铺垫,为了将来也要先取得些创业经验,这是未来成功的筹码。
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可能会遇到资金、经验不足等问题。通过就业,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同时也是一个原始的资金积累过程。只要不损害原来工作企业的利益(如挖走原来的客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识地先就业后创业这种模式是可行路线之一。大学毕业22岁,打工5年,积累经验、能力和资金,寻找创业机会。27岁创业,用3—5年的时间去慢慢打拼,30—35岁的而立之年可以小有成就。
3.继续读书
打工难找工作,创业风险太大,在打工和创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对于人生的未来规划,是考研还是就业,都不能“一刀切”地看问题,要衡量自己的实力,确立合适的目标。读研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更深一层的塑造,而工作就意味着经验的积累。正如经济学里所说的,任何比较都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在同一个行业,相同情况下,一个研究生需要的生活费、书本费、学费等直接成本,加上放弃工作的工资等机会成本将高达数万元。而且,研究生毕业时,仅有学历,却无经验,与大学毕业生几乎相差无几。然而,几年之后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研究生将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进一步学习没有错,可是就怕一些同学将读研当成自己找工作的筹码,结果只是为了获取证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同学一心钻入书本里,变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甚至于书读得多后胆量越来越小,没有了闯劲,毕业后也没有了创业的激情,那样就得不偿失了。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