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创业:打造自己的未来
我们知道伟大从来不是天生,而是争取得来的。我们的旅程从来没有走快捷方式,从不退而求其次。这不是胆小者之路,这条路不是给那些喜欢安逸多于工作、只追求名利之乐的人。这条路是给肯冒险的人、做实事的人、创造事物的人的。这些人有些得到颂扬,但多数都是默默耕耘,是他们带领我们通过那漫长崎岖之路,通往繁荣和自由。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Obama)
章节引语
在硅谷,可能没有人比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更具有传奇色彩了。乔布斯可能是美国工程院唯一一个没有在大学读完一年书的院士。他入选院士的原因是“开创和发展个人电脑工业”。
在入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六个月后,乔布斯选择了辍学。辍学之后的乔布斯一直梦想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他经常和他的初中同学史蒂夫·沃兹尼艾克(Steve Wozniak)一起,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1976年,他俩终于拼装成功了一台电脑,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1976年4月1日这一天,乔布斯、沃兹尼艾克以及罗恩·韦恩(Ron Wayne,他在苹果正式成立的12天之后,就出售了所持的10%的苹果股份,仅套现800美元,而今天价值350亿美元)签订了长达10页的合作书,宣布了苹果公司的正式成立,并筹集了创业资金1 300美元。1977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西海岸电脑展上,乔布斯推出了凝聚着他的心血的第二代苹果个人电脑(AppleⅡ),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数不清的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公司的产值便迅速突破了100万美元。1年后,成为当时美国发展最快的计算机公司。1980年底,苹果公司首次在华尔街公开发行股票,不满30岁的乔布斯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全美最富有的40位大亨中最年轻的一个。乔布斯为此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舆论普遍认为,从他一贯的思维活跃、从不满足的行为特征来看,他最大的成功“秘诀”就是不断创新。
但没过多久,两位共同创始人的矛盾就公开化了。苹果公司早期产品的专利权属于共同创办人沃兹尼艾克,沃兹尼艾克的家人都反对他把发明技术交给乔布斯,他们认为:“乔布斯是那种人,觉得自己理当一上来就占据高位,不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从基础做起。”乔布斯创业早期常被批评为脾气坏、顽固、倔强、喜怒无常。史蒂夫的任性以及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工作作风得罪了太多的人,让他迅速走向危机。加上他的几次决策失误及由此导致的人事纷争,这让董事会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掠夺其在苹果公司的一切公职。乔布斯被迫于1984年离开了苹果公司。然而,随着乔布斯的离去,苹果公司缺少了技术创新的领航人,丧失了使其走向成功的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股价从1992年的60美元跌落到1996年底的17美元,1996年亏损额达10亿美元,曾一度濒临破产,成了不折不扣的“烂苹果”。
而此时乔布斯却开始了自己的二次独立创业,公司名字就叫Next,1986年乔布斯以1 000万美元收购了Lucasfilm旗下动画工作室,也就是后来著名的Pixar公司,并在1995年以全球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震撼了整个电影界。此时,束手无策的苹果公司才意识到,苹果公司是离不开乔布斯的,不得不收购乔布斯新创的Next公司和Pixar公司以求新生。苹果抓住了稻草,而乔布斯也抓住了契机。1997年7月,乔布斯临危受命。
乔布斯重掌苹果公司之后,随着苹果公司在1998年8月推出全新改良的iMac G3,其股价便开始上涨并一发不可收。2001年推出iPod,2003年,推出iTunes App Store,2007年推出触摸屏智能手机iPhone,2010年推出了第四代苹果智能手机iPhone4和苹果个人电脑iPad。乔布斯的一系列杰作,不仅快速提高了智能手机业的发展,也更为深层次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球电信业和IT行业。
——资料整理自[美]杰弗里·扬、威廉·西蒙:《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传》,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早期的创业艰难,到被迫离开苹果公司,再到重返苹果,乔布斯表现出了巨大的变化。也许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那样,创业的失败使他变得谦逊了,孩子们的出生使他变得温和了,而年龄的增长也使他变得更加成熟了。虽然他还可能刚愎自用,还可能像以前一样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但重要的是,他已经意识到工作是大部分人做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团队。”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在重新掌管苹果公司之后的短短10年,在乔布斯“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理念引导下,苹果公司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而一个个神奇的“魔法盒”的横空出世,正不断改变着媒体业、音乐界、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格局,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一职,2011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我们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也要思考,是什么使得乔布斯在35个年头里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神话?斯人已逝,但乔布斯留给我们的成功经验——创业经验和精神遗产——创新精神,将是恒久的。其实,创业者与CEO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则相去甚远。CEO多为按部就班和教育的产物,或许那些卓越的创业家却多是桀骜不驯、不可遏制的天性爆发的结果。我们应该认真审视“我们该如何创业?”“什么才是成功的创业?”“创业需要我们具备什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