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竞合:我们如何适应社会?
盖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能群也。第深思其所以能群,则其理见矣。虽然,天之生物,以群立者不独斯人已也。试略举之,则禽之有群者,如雁如乌;兽之有群者,如鹿如象,如米利坚之犎,阿非利加之猕,其尤著者也;昆虫之有群者,如蚁如蜂。凡此皆因其有群,以自完于物竞之际者也。……一群之民,宜通力而合作。
——赫胥黎(Thomas H.Huxley),严复译《天演论》
章节引语
2014年9月4日,中国国资委发布公告称可能合并国内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10月27日,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以及两者旗下A、H上市公司纷纷停牌。有消息称,“两车”停牌的原因是由于涉及南北车合并等相关事宜。而此时,适逢中国北车登陆美国、中国南车进军墨西哥获得成功后不到一周。
早先,这两家公司原本就是一家。经过对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北车和南车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成立,当时目的是为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2014年12月31日,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发布重组合并预案。有一篇文章引述了持这两种观点的分析师的话,一方认为合并将“结束北车和南车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另一方的看法是,“消除重叠产品和多余研发支出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外界普遍认为,两家公司进行合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开拓国际市场时兄弟之间竞相压价,导致见量不见利。
2015年4月10日,被称为“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李克强希望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后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出海,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企业。
分析人士指出,南北车合并后,将实现技术融合、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减少内部带来的竞争损耗,在海外的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出海收购海外先进企业更具谈判主导权,有利于两车推进国际化布局。
——资料整理自王敏:《南车北车的“前世今生”》,《中国企业报》,2014年月11月7日,第22版。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一个国企改革破除垄断的大背景下,被分拆出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但从这么多年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当初的分拆达到了两强并立的局面,提高了竞争力。特别是在高铁出现之后,南车和北车争先恐后走向世界,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产生了兄弟之间的同业相残、竞相压价,结果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更高层面的利益。这也就引发了再一次重组,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从并立走到合并。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缺乏良好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人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一个能进入21世纪主流社会的人必定是一个能不断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人。另一方面,合作也是社会兴旺发达的标志和可靠保证。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竞争与合作的历史。
在本章开头,我们引用了严复先生翻译赫胥黎(Thomas H.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中的几句话,其中不仅明确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指出“一群之民,宜通力而合作”。事实上,纯粹的竞争或者纯粹的合作都不是人际交往的全部。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合作的同时也要面对竞争,必须既会合作,也要会竞争,必须要在合作中竞争,也在竞争中合作。
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呢?如何有效地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呢?本书不敢妄称能行此大事,但愿可抛砖引玉,以为读者树立竞合思维、提升竞合能力而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