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幸福的维度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观也在日益走向现代和进步。我们总是或者对别人发问,或者默默地自问“你的幸福是财富,是健康,是爱情,还是友谊?你向往的幸福是什么?理想中的幸福又离你有多远?”谈及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知道幸福的维度有哪些,毕竟前面说的那么感觉或者感悟比较抽象。
也许对于幸福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有大的幸福,也有小的幸福;有暂时的幸福,也有长久的幸福;有内在的幸福,也有外在的幸福;等等,但是——基于本书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本书认为实际上有四种维度一直支撑着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即自然生命的幸福、社会生命的幸福、政治生命的幸福和道德生命的幸福。
1.自然生命的幸福
自然生命的幸福,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通过“天人合一”,达到顺其自然、各得其所的满足。赢得生命的长久意义,才是生命价值的真正体现。首先,社会对生产力高度重视,强健的体魄是生命外在价值的直接显现。其次,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关系为主导的伦理社会,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观念与祈求长寿是分不开的,个体生命的长久不仅是一己之利益,而是关乎整个家族香火的延续。正是由于此,在中国人的幸福观念中,把自然生命放在了首位。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激烈,诱使人们盲目追求地位和权势,妄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物质上的短暂满足换来的却是幸福感的递减,甚至是生命的威胁。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心境平和,顺其自然,不要有过多的奢求而使自己身心疲惫。
2.社会生命的幸福
社会生命的幸福,表现为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如意状态。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多立足于现实的角度,认为幸福的基本内涵是财富的拥有和家庭的美满,事业的兴旺发达。具体表现为家庭是否和睦,是否为人民、社会服务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大多数人幸福的是否统一三方面。君不见,我国古代读书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幸福的源泉乃是读书中举,光宗耀祖。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不再简单地追求这种幸福了,但是我们却肩负着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重要活动,扛负着家庭、单位、社会的多项压力,我们的社会生命的幸福更加多元化。
3.政治生命的幸福
政治生命的幸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部政治环境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二是一定的政治地位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拥有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幸福是不够的,一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更是国家的成员,一生之中的行为总是与政治相联系。所以,政治生命的幸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自然也就集合着多重身份,身份的综合就产生了不同的利益要求和心理倾向,那么古代先哲们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方法还就显出了一些重要的价值所在。我们的操守,就要从修养自己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达到太平。
4.道德生命的幸福
道德生命的幸福,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进行社会活动中会赢得别人对他的尊重,相应地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就视“德”为先,强调道德价值的至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一种生命,是不可或缺的。从《大学》所提出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理论,我们就知道人格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都被作为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坚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道德文明建设,让人民真正地享有幸福感。
在以上对幸福维度的表述中,如果幸福是一座金字塔,那么自然生命的幸福应是最为基础的第一级阶梯,社会生命的幸福应是第二级阶梯,政治生命的幸福应是第三级阶梯,道德生命的幸福则是排在最高一级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