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业的类型
1.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
个人参与创业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属于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创业的形态;二是属于生存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出于生存目的,为获得个人基本生存条件不得已而选择创业的形态。创业者必须依靠创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出路。
(1)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现状。在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的研究中,37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活动按照上述两种创业类型进行了划分。总体上看,全球的创业活动是以机会型创业为主、生存型创业为辅的。
中国的创业活动如果按机会型和生存型划分的话,是以生存型为主的,往往是生活所迫,逼上梁山。这个创业类型的结构与全球创业活动主导类型正好是相反的。中国的生存型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排在3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位。与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排在第九位的位置相比,中国的生存型创业活动处于创业活动类型的主导地位。中国与智利、巴西和阿根廷都属于生存型为主的创业活动国家,这四个国家明显高出紧排其后的印度、韩国等国家。在生存型创业方面,中国在所有亚洲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是排在第一位的。法国、西班牙等国甚至没有生存型的创业者,3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个生存型创业水平低于1%,6个低于0.5%,即每200个劳动力中有1个人是为了生存而创业。然而,在中国有60%的创业者是为了生存而创业的。
这是一种不利状况。我们知道,新的产业出现都是大的市场被创造出来的结果。如果创业活动集中在现有市场只能是加剧现有产业的竞争程度,除非是现有产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然而,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不是创业者的主观选择结果,而是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和能力决定的。创业环境需要有意识和有计划的改善,而创业能力,特别是开创新市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例如,只有具备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才有可能建立开创新市场的科技基础,从而为进入新市场创造基础。
(2)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生存型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支持我们的观点。该调查报告说,生存型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其中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为了谋生混口饭吃。一般创业范围均局限于商业贸易,少量从事实业,也基本是小打小闹的加工业。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数量极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20多年前——刘永好兄弟、鲁冠球、南存辉他们那个创业时代——物资短缺,机制混乱,机遇遍地。如今这个时代,多的是每天一睁眼就满世界找钱的主儿,少的是赚钱的机会。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狼多肉少。仅仅想依靠机遇成就大业,早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机会是什么?不是你守株待兔地等待着,然后兔子来了,你抓住了,于是就成功了,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抓住一切磨炼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抓住学习、提高的机会,必然也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这世界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可见,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在于自己。只有抓住了机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整天只是在抱怨环境不好、命运不公的人是永远也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的。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与其抱怨,不如行动起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真实经历。
我今年刚毕业,大学学的专业是食品这个万恶的专业!春节后一直在杭州旺旺集团实习,工作轻松无聊,所以在拿到毕业证正式回到旺旺的时候,非常坚定:离开旺旺!做什么都比这里好,在杭州跑了半个月的招聘会,没有什么合适,后来听同事说,义乌是个好地方,加上之前义乌的传闻,我就开始关注了义乌,7月17日义乌大型的招聘会,就来应聘,来义乌的初衷是:先随便找个什么工作,只要是有空余时间的,我可以有时间转转商贸城,找点灵感与想法,然后就可以自己做点事情了。
当时被一个做塑料包装的老板看中了,就要了我一个。老板人很不错,做国内业务,主要是在阿里巴巴上找客人,试用期3个月管吃住后1 500+提成,正式了是1 700+提成。我当时看到业务部的其他3个人业绩都还可以,我工作后,信心百倍,以为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工作1—2年后拿到月薪1万左右了。做了3个月,却发现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的。网上找客人,我很迷茫和无助。本来我以为业务的样子就应该是:拉关系,请吃饭,喝酒唱歌然后签单。我一直以为我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的,我能喝酒,白酒在1斤这个样子,大学还专门学会抽烟,还做了2年的商演主持人,说话唱歌都挺好的,还专门考了驾照。一直以为我跑业务会非常适合,可是现在这一切似乎都用不上,做了3个月我只做了2万的单子。老板就找我谈话,说要用心,对自己、对企业负责,现在业务量这么差要好好想想。谈话2周后,又找我谈话,当时加我一共4个业务员有3个都去了广交会和香港参加展会,就我还在公司,老板说,如果是其他的老板,我现在3个月没业务量都要走人了,我现在愿意再给你机会,但是要降工资,我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办,我说,那我再做2个月吧,不行了就走,我回去第一件事先算自己有多少钱,从那时起,我想要么认真工作,要么想办法创业,我试着去努力工作,可是我的心根本静不下来,我现在就是想着创业了。号召朋友从深圳过来,一共才大概7 000元钱,本计划搞点保暖内衣到杭州下沙(那里有五六所大学)卖,可是又听说这边很少人穿,搁浅了,现在,我同学在这里2周了,我呢想着辞职,可是真不知道做些什么,去下沙学校那里摆地摊,我感觉这个模式很没有办法突破的。现在主要是创业走哪个模式的问题,这是我最头疼的,工作还是立马辞职,我脑子里在不停地挣扎。我也知道快过年了,先干着工作是个理智的选择,可是现在我这样很不开心,现在我和同学该怎么办?
创业导师点评:打工都做不好的人,未必创业就能成功。
这个道理就像“做过士兵的元帅,比没有做过士兵的元帅,更能带兵打仗”。为什么这样说?做过士兵的元帅会很了解当初做士兵时的情况,会真实地知道士兵的想法和难处,因为他经历过,而不是只是听来的这么简单。
打工和创业也是同样关系。打工会了解到做生意的不易,会了解到作为基层员工的无聊、纷杂的事物、对工作的态度等,如果因为打不好工而选择创业,结果只有一条:高不成低不就。
你现在还没有到必须放弃的时候,你的老板没有辞退你,什么原因?要知道一个只有4个业务员的团队,每一个人都要承担公司25%的客源。他没有辞退你,而只是说要降低你的薪水,可见他并没有完全否定你。
这也可以证明你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做过主持、有驾照、能喝酒……这些或许算不上什么优势,你所想象的销售太简单了。如果销售真的只是喝酒、吃饭、唱歌这么简单,那我相信老板都不会找销售员了,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拉过来一起happy,又能出单,又能大家笑开怀。谁不想做?
我的建议是你应该把自己逼上绝路,而不是考虑“创业”这条退路。即使你要创业,也应该是自愿离职,而不是因为业绩太差离职。创业要的是信心,如果你是被辞退的,而且原因是业绩差,你知道这个精神枷锁会有多重吗?
所以你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如何加大客户开发力度,如何做更多的努力,而不是想着怎么退路。我认为你的性格还是很适合做销售的,如果你因为做不好而选择放弃,相信你自主创业的路也会很坎坷。
我们要的是肯定,别人的肯定,更是自我的肯定。对于销售员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挺起胸,埋下头,分析好做不好的原因,并找出问题,解决掉!记住:即使离开,也要选择自己离开,而不是被人辞退,这是销售的耻辱!
2.技术型创业和传统型创业
按照创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创业分为技术型创业和传统型创业。技术类创业一般是指在涉及IT、通讯、生物、制药、软件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业内创业。这类创业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创业门槛相对较高,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也较少,行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传统型创业主要涉及建筑、餐饮、零售、服装、装饰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对技术要求较低,一般人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创业的技术门槛较低,但同时行业内的企业也较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大学专业学习,有的专业技术含量较高,有的较低,所以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自身所具有的资源状况,对一些创业机会进行评估,确定创业项目。
技术PK非技术,谁能在这个时代更好地生存?
徐磊: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1992年进清华,2002年毕业,本硕博都读完,2001年跟几个师兄弟创业,我任CTO,九年之后我退出。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我觉得刚才小平老师说了,现在是创业最佳的时候,资本环境非常好,另外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可以全民创业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在过去三四年的发展速度已经印证了这一点。而这个环境下,谁能创业?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你有技术、有专业,相对来说你的执行力会更强,你会更容易快速切入。我做过很多比赛的评委,我都会问他们你们怎么来实现这个想法,他说我不知道,我可能需要找个人来做。这时候如果你的团队、你本身可以写代码,可以把一部分产品实现出来,你就会发现非常容易。像车库这种文化为什么在美国能够造就那么多公司,就是因为他们有动手能力。而在中国我们现在确实动手能力这部分还不够,我希望各位创业的时候,首先想到你的专业技能是什么,你如何把你的专业技能、你的资源充分发挥出来。
邬财浩:我是光华2004级管理科学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去年互联网金融特别热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去看这个事情,发现了一些机会,然后我开始找我的团队,去建我的班子,开始做“靠谱鸟”这个项目。讲到互联网,我觉得创业有很多种项目,卖烧饼也是创业,各种各样的项目都是创业。创业首先有个前提,要生存。举一个例子,我们各选100个做技术的,100个非技术的人,看谁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能够在这个市场更好地发现机会,能走得更远,能更有领导力。因为我们知道创业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既然你把创业当成自己的一个人生选择,一个事业来做,内心的强大是非常需要去锻炼的。另外对团队的建设和感召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中要涉及一些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一些很严谨的思路去做这个事情,不是技术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在一个大范围内,很多江浙老板起家都不是技术出身,王石也不是,马云也不是……技术很重要,但是创业如何走得更扎实,更好地生存发展,我觉得非技术背景有点商业正规训练的一些同学们出来会更加合适。
3.自主创业和加盟创业
根据创业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自主创业型和加盟创业。自主创业就是自己出资、生产产品、创立品牌、自己管理,完全都是自己说了算,一切从头开始。
加盟创业就是自己出资加盟一个已经运作得较成熟的项目,如肯德基、麦当劳、小天鹅火锅等。这些项目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可以帮助毫无经验的新创业者进行管理,产品也是现成的。
加盟创业具有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的优势,但也存在经常受制于总公司、不利于自己创新和自我决策、不利于以后做大做强的劣势。而自主创业风险较高,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品牌打造都要靠自己,对创业者要求较高。但一旦成功创业,被市场接受,以后做大做强的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