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习:我们如何认知世界?

第6章 学习:我们如何认知世界?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

章节引语

现年43岁的布莱恩·考克斯小时候最想当的是科学家、宇航员,做梦都想去火星。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收集天文学卡片,每个周日去曼彻斯特机场看起飞和降落的飞机则是他的另一个爱好。15岁那年,因为一场演唱会,考克斯被朋克和迪斯科的强劲乐风一下子迷住了。他开始向往进入那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流行音乐殿堂。但因为嗓音条件不佳,考克斯去学了键盘。他开始频繁地出入夜总会和各种小型演唱会,还加入了当地的乐队“Dare”。新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他的学业却是一团糟——他的数学仅仅拿了个D,当年的考克斯看起来似乎和科学无缘。

这支乐队因为队员打架而解散之后,考克斯开始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位。出人意料的是,他在23岁那年便以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并且留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1993年,他意外地加入了拥有一定知名度的“D:Ream”乐队,继续当键盘手。此时的考克斯拥有摇滚乐手和科学研究员的双重身份,白天在实验室,晚上出去演出。1997年,考克斯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

人们不禁好奇,从乐手到科学家,是什么让考克斯有如此大的转变?当有人问及科学和音乐之间是否有着某种紧密关联时,他回答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科学家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有很多爱好。”看来,考克斯首先把自己看成一名科学家,然后才是乐手。音乐,是少年时代的考克斯所痴迷的,科学,则是考克斯一生的奋斗目标。但是,考克斯一直反感别人把科学家和书呆子画等号:“科学界一直被老男人统治,我正在努力打破这个偏见,因为它是阻碍人们热爱科学的最大障碍。”而事实上,他正是新生代科学家的典型代表——虽然看起来意气风发,能言善辩,对待科学却仍然如“老男人”般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他将普及科学视为自己的使命。

2010年,考克斯将自己新生代科学家风貌带进了BBC的系列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每周300万观众的收视率堪称科学纪录片的收视奇迹,观众们显然折服于这位兼具智慧和帅气的科学家。今年,考克斯又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全国巡演节目《挣脱牢笼的猿类》,内容从黑洞到倭黑猩猩,无所不包。

考克斯曾在《人物》杂志的“年度百大性感男人”中排名上榜,位列70,只比英国哈里王子低一名,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特别激动。对于现在的考克斯而言,只有科学才是他所在乎的,而让人们明白科学的重要性,激发起人们学习科学的热情,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资料整理自Danny Scott:《从摇滚乐手到物理学家》,《你可以不平凡》,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140页。

你想成为科学家吗?你是否觉得科学遥不可及,或者科学家都是天才?你是否有想到物理学家和摇滚乐手之间能有联系吗?物理学家也能主持大型演出节目吗?如果你曾经疑惑过的话?那么上面的这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或许让你眼界大开吧。

作为摇滚乐手,考克斯及其乐队诠释的音乐可以登上流行音乐榜;作为科学家,考克斯当选过《人物》杂志年度百大性感男士;作为节目主持人,考克斯只想告诉观众:科学真的很有趣;作为科学普及人士,考克斯能用各种图表、独白和笑话来轻松解释最复杂和最基本的科学真理,他曾用儿童的吹泡泡器来阐述原子如何结合。我们在羡慕之余,必然要寻思“这样专业的多面手是如何炼成的?”

我想,我们可以从摇滚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教授的故事中能够找寻到这样几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事情:首先,学习的核心在于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根本不必是什么天才,你需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产生兴趣。其次,你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将理想设计成建造航天飞机、去火星探测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但是你不能只是想,你还需要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有你知道要研究的内容,知道它通往何方,才能知道如何开展研究并掌控它。第三,只要是下决心做的事,你一定能做到。很显然,你不能躺在理想上度过每一天,你需要的是认真了那个目标就往前冲,除非前面是一个死胡同,即便是个死胡同,有时我们也能破墙而入。对了,请不要忘了还有一点很关键,你要享受你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不管是学习做键盘手,还是学习物理学专业知识,享受学习才是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九阴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