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人文素养:做一个心灵充实的人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由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节目中的核心部分——《美丽的奥林匹克》,全部内容围绕一幅“中国古代画卷”卷轴的开启展开,巨幅长卷在国家体育馆“鸟巢”中央缓缓展开,诸多中国元素于其上流淌。汉字、印刷术、太极表演也在长卷上展开。长卷贯穿文艺表演,似历史的长卷,文化的长卷。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尽情流淌,全世界人们为之炫目。然而,这一刻之所以能让世人为之炫目,又岂止因为这一幅长卷的宏伟,更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所深深蕴含的那一份人文情怀。一个人,只有当他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时,他才能总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份本真,也才能在这样的时刻为之动容。而人们积聚的智慧与情操、哲理与穿透,蕴藏的文化积淀、人文精神,始终也是我们文明的特征、辉煌和支撑,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基石。
遗憾的是,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到那些能够直接被用或者很快见效的知识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也偏激地支持让学生学会某些技艺以帮助他们更好谋生的做法,相比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实践经历等课程设置中的可知可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那么的虚无。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呼吁“君子不器”,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能有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从过去到现在一般都定格为获取专业知识),现代教育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提出哪怕是工程师,都应该对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任何人文社会科学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这样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
我们不应该无视这些呼声,也不应该在单调的知识技能学习中日益枯竭了我们的心灵,失去感知世界美好的能力。丰富我们的人文素养,坚守精神家园的一份本真,就从这一章的学习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