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意识

三、社会意识

有一部名为《九香》的影片,女主人公九香的丈夫意外去世,她一个人带着四男一女五个孩子,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苦撑起一个家,自己是经常舔着孩子吃过的饭碗充饥。此时有一个男人爱上了她,不时给她带点食物,但是考虑到孩子幼小,女主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这份感情,直到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形状。

毫无疑问,作为当年献给世界妇女大会的影片,是来歌颂这种伟大的母爱的。但这部影片折射出来的很多问题,应该让我们深入的思考:撇开所有女权主义丰富而激烈的议题,从其中展现的社会环境来看,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个巨大的盲区——缺乏社会意识。

九香完全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除了要娶九香的那个男人,看不出这个九香和外界还有任何有意义的联系。她处于怎样的社会关系之中?她有着怎样的社会联系?她和当地政府、周围人们有着怎样的牵连?她就是再艰难、再悲惨,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开展她的活动,在某种社会网络中谋取生活和生产资料。甚至她总有兄弟姐妹吧?死去的丈夫也有一些亲戚关系、社会关系吧?而影片中给我们展示的生活环境,近乎一种鲁滨孙式的存在,在一个原始荒芜的地方,一个女人和她的一群孩子沦为动物般的生存。

所谓“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简单地说就是和他人“共在”的意识,知道自己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处于一个共同体当中,处于某种社会纽带当中。称之为“纽带”意味着在这个联结和传送“纽带”之上任何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和隔绝的,每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就如你隔壁住的另外的人家,或者你不认识他们,但你和他们同饮一条水管里的水,也用同一条电线送来的电。在你成为超凡脱世的神仙之前,你不得不和他们走同一条肮脏的道路,呼吸同样浑浊的空气,当然,有时候也顶着同一片蓝天。你不得不和一些人照面,尽管你心里不认同他们,看不起他们,但是这就是你的现实和命运。你和他们一起分享着这个世界,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于是你们之间就有了一种互相依存、互相牵制的关系,有了许多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的联结。你希望你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平平静静,不要有什么麻烦。但这个最简单的要求,是在你众多邻居密切配合下才能够实现的。你每天出门把煤气关得紧紧的,检查再三,你希望你的邻居们都这样做,遵守同样的规则,否则危及他生命财产安全的,也危及你的财产生命安全。照这么看过去,你的邻居为保障你的平静生活也是作出巨大贡献的。楼道里来了小偷,这是你们同样不能忍受的,小偷贪得无厌,偷了张家的东西他还想偷李家的,于是你们齐心合力,一道把这个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在你们共同的生活中,有许多你们所遵循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一个大网络,把你们联结在一起。而那些破坏规则的,被看作是针对你们每一个人而不是其中的部分人。

通常人们在谈到“社会”时,总是把它看作一个分析的对象,结果社会成了一种抽象和神秘的存在,所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社会”变成了我们的身外之物,或是我们被排除在社会循环之外。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之中,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活生生的人与人关系。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过程,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由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构成,这可从多角度加以揭示。

第一,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人意识来源于社会中个体的人的实践,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群体意识是社会上一定的群体如阶级、政党、团体、民族等的共同意识,是一定群体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不是个人意识的简单相加,它包含着个人意识所没有的特殊内容。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意识是群体意识的本质方面,统治阶级的意识在社会群体意识中占统治地位。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二,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程度的角度,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层次。社会心理是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一种自发的、不定型的意识,以感性的东西为主,如感情、风俗、习惯、成见等。社会意识形式则是对社会生活较自觉、较系统的反映,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社会意识形式则给社会心理以重大的影响。

第三,从社会意识和经济基础关系的角度,社会意识可分为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或称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主要指自然科学,亦包括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形式逻辑学等,它们同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联系,是对自然现象和某些不属于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因此没有阶级性,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分析社会意识,它都不应该是我们的身外之物。社会群体就是我们放大了的邻里关系。从你家隔壁开始,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穷人、富人……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唇齿相依的关系。河流污染了,能源耗尽了,所涉及的肯定不会只有部分人。同样,恶化的人文环境,肯定也会牵动你的身心——当小悦悦在冷漠的人群注视下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从背后冒出了一阵凄凉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