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行业之力抗震救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连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亲赴四川、陕西、甘肃等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高度重视防范次生灾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对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在关键阶段、危难时刻三上唐家山堰塞湖亲自指挥排险避险。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听取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有关难题。回良玉副总理坐镇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导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马凯国务委员对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斗争。
(一)快速反应,紧急部署
地震发生后1小时,我从国外和在家主持工作的鄂竟平副部长通了电话,他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于当晚两次召开紧急会商会议。水利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四川成立前方领导小组,建立与四川省水利厅“联合办公、集体会商、共同决策、地方落实”的工作机制。向四川派出6个工作组,分片负责成都、绵阳、阿坝、遂宁、广元、德阳等6个受灾较重的市州,同时派出水文、供水、水电3个专业组和设计指导组。成立了水利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加强水利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内部审计、控制和督察。实行流域管理机构包片对口支援,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甘肃省、陕西省;珠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云南省、贵州省。打破流域界限,帮助灾区开展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坚决贯彻部党组的部署,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二)加强领导,靠前指挥
各级水利部门领导奔赴一线,靠前指挥。我在四川水利抗震救灾一线,与同志们并肩战斗28天。鄂竟平副部长在后方主持工作,与其他几位部领导密切配合,为前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程师率工作组于地震当晚抵达紫坪铺水库组织应急抢险工作,坚守水利抗震救灾一线34天。张印忠组长、周英副部长、胡四一副部长分别带队赶赴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现场指导工作。蔡其华、李国英、岳中明等流域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赶赴灾区,动员全委力量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前方各工作组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亲自参与踏勘,研究排险方案和避险工作。
水利部老领导纷纷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关切之情,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老部长汪恕诚深入灾区进行指导,为科学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敬正书同志亲赴灾区看望慰问水利干部职工并满怀深情地亲自撰写了两篇反映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文章。杨振怀、钮茂生、翟浩辉、索丽生、张春园、朱登铨、李昌凡等老领导心系灾区,密切关注水利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张基尧主任情系水利,多次致电慰问并派人专程赶赴四川灾区慰问一线水利干部职工。
(三)广泛动员,全力支援
紧急抽调水利专家、勘测设计和工程抢险人员共计1780人,组成80个工作组、46支应急抢险抢修队、91个设计组;调集3881台(套)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深孔钻、柴油发电机组等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紧急调拨100艘冲锋舟、50只橡皮船、3万多件救生衣、1万多个钢丝网兜等防汛物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管理机构和上海、重庆、辽宁、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河南、江苏、北京、大连、武汉等地水利部门,迅速派出专家组、抢险抢修队、水文水质监测队,黑龙江、安徽、广西等省(自治区)水利厅和松辽委、太湖局、南科院、小浪底建管局等单位纷纷请战。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全系统向灾区捐款1.3亿元,交纳特殊党费、团费7786.68万元,捐赠各类生活用品以及机械设备约合2568.44万元。94岁高龄的老部长屈健同志正在住院治疗,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立即向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万元;老部长王继兴同志为灾区捐款1.2万元;老司长李济生和董哲仁同志分别捐款1万元;老党员石象高、苏静珍夫妇把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万元退休费捐给了灾区。
(四)并肩战斗,携手抗灾
灾区各级水利部门及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投入到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北川县水务农机局局长邓跃明同志强忍妻子遇难的悲痛带领水利职工抗震救灾;绵阳市水文局唐训海同志驻守唐家山堰塞湖11天,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水文监测。派往一线的同志,会同当地水利部门,克服交通中断、余震不断、滑坡频繁、通信不畅等困难,全力排查险情,摸清情况,评估研判,制定方案,除险消险。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启贵同志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施工现场连续奋战了12个日夜;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同志两次受伤不下火线;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同志带领工作组探查堰塞湖被困深山4天4夜;长委年逾七旬的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和蒋乃明同志,水规总院退休老专家马毓淦同志,不顾年高体弱、疾病缠身,坚守一线一个多月。在后方工作的同志,加班加点,加强值守,加密会商,准确测报,科学调度,竭尽全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顾不上亲人病重、孩子高考,有的连续工作晕倒在计算机前。
(五)依靠科学,加强指导
把确保堰塞湖、水库、水电站、河道堤防安全和灾区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防范次生灾害的重中之重,沉着应对,冷静分析,科学指导,勇于负责。坚持滚动会商制度,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召开50多次成员单位会议,发出70多份紧急通知,前方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商会90多次,及时收集研判信息,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发挥水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专家作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水顾问集团等单位派出技术骨干组成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专家组,中国水科院、水规总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就重大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和咨询。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险情核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抢险排险,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遥测、远程宽带视频等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进行险情分类和危险程度分级,逐处逐库逐站逐段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会同地方政府落实了排险避险和供水保障责任体系。
(六)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重要作用。解放军总参谋部调集大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力参与工程抢险,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武警水电部队承担了21处堰塞湖的工程排险任务,在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军区空军开辟空中通道,进行超常规空中运输。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超强度飞行,为堰塞湖和水库、水电站排险提供了坚强保障。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高炮旅和武警水电部队1200多名官兵,徒步夜行7小时,将7吨炸药、270支雷管安全背上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紧急拨付、下达24.22亿元资金支援水利抗震救灾,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并派专家积极参与,电监会积极协调督促电力企业排查、处置水电站险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农业部在供水保障、水质监测、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与水利部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时提供了40余部卫星电话,外交部、公安部、总参、中国民航局等部门以最快速度办理俄罗斯米—26大型直升机入境手续,中科院、科技部及时在唐家山堰体上安装远程宽带视频监视系统。中央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报道,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及时对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