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林昭:我这三天
5月29日早上8时20分,记者终于在飞往绵阳的飞机上见到了设计大师林昭老先生。他和水规总院的原副总工司志明、黄河水利勘测设计院的教高高广淳一起来对水利部支援四川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编制设计指导小组进行技术指导。
上午11时26分,飞机降落在绵阳机场。老先生急切地下了飞机:“震损水库的应急除险可不等人啊!”
31号晚上22时,当老先生参加完由设计指导组组长、水规总院副院长董安建在他房间组织召开的“碰头会”后,记者才有机会单独接触老先生,聆听他这3天到灾区的经历,体会他在这3天的感受。
5月29日下午13时,我和老司、老高还有设计指导组的其他人以及当地的水利工作者一起到了绵竹,查勘位于汉旺镇的两座水库。相对来说,白溪水库的问题比较少,只有一些裂缝,现在简单地用塑料布盖着,时间长了恐怕不行,要赶快制定方案进行除险。由于白溪水库的溢洪道保留比较完整,尽管高了一点,扩挖应该是可行的。这个坝应该就可以安全度汛了。
从白溪水库出来之后,我又去了柏林水库。柏林水库的问题比较严重,但我认为还没有到要拆坝的地步,只要不漫坝,柏林水库的坝体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麻痹大意。柏林水库的地位比较重要,下游有村庄、铁路、公路,而且溢洪道基本损毁,如果暴雨集中,没有足够泄水能力而漫坝就危险了。
这次地震给四川的水库带来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小型水库。但是,我们也要想到这么多年来那些小(1)型和小(2)型水库在农田灌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这些水库废掉。当然,也要以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前提。
从柏林水库出来,我们去了此次的重灾区汉旺镇。虽然我没有下车到镇子上走走,但是从那里路过后,我感到非常震撼,整个汉旺镇几乎沦为废墟。看到那些废墟上的棉被、衣服和瓶瓶罐罐,惨不忍睹。
但是我的感触很大: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援下,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灾区的人民得到初步的安顿。令我感动的还有志愿者,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有从辽宁、山东过来的,他们很多人都是自己出钱,到这里贡献一份力量。还有灾区的人民,正是他们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更快地走出灾难,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来。这些都使我感到很骄傲。
第二天,我听了包括黄委、长委等八个设计单位在内的设计小组对震损水库的现场查勘报告会。德阳、绵阳、广元的地质都差不多,坝都是土质坝,大部分水库的库容不大,坝基也比较坚实。绝大多数都能通过除险加固保留下来,继续发挥作用。
这次地震的震级早就超过了这些水库设计时的防震级数,尤其是一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坝体。通过现场设计组的查勘,目前坝体都是些裂缝,对大坝造成了损害,却没对水库造成破坏。破坏程度要比我们想象的好一点,当然有些包括溢洪道在内的泄水建筑物遭到了破坏,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天的技术协调会下来,我更有信心。我想这些水库除了极个别之外,都能够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说这些绝对不是让我们麻痹大意,只是想告诉大家面对这些不要慌乱,要沉着应战。
第三天上午召开的讨论会,对于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的编制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定了应急除险方案的格式,更就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设计标准、裂缝处理、度汛能力等方面都清楚地做出了设计指导组的解释,也发挥了这个小组在此次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编制中设计指导方面的作用。
当天下午,我们又到了50公里以外的梓潼县,把上午的会议精神落实到各个现场设计小组。
就黄委会设计一组做的井水湾水库的应急除险方案来说,整体很不错。比如水库震前的情况、震后损坏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应急除险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他们还对今后这个水库的加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次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的编制对水库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多帮助,长远来讲意义重大。
与林老对话之前的“碰头会”上,董院长说,三位老专家明天就要走了,本来说好了今天就走的,但是三位老先生集体“造反”,谁也不肯走。三位加起来223岁的老先生还能在这个特殊时期跑过来,给了我们设计指导组那么多的建议,值得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学习。尤其是林大师,他来之前还受到了老伴和女儿的“批评”。
“25号设计指导组来的时候,我就给林大师打了电话了,告诉他出发的时间。结果因为他老伴要去北京看病,身边又没有子女照顾,所以林大师决定隐瞒这个事情留下来照顾老伴。被老伴和赶到天津看他们的女儿知道以后‘批评’了。”董院长说。
“我老伴和女儿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老伴知道后跟我说,抗震救灾是义不容辞的事,国家给你那么多荣誉称号,就是让你这个‘设计大师’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老先生说。
6月1日,林老、司总、高总的“223组合”终于没有再次“造反”,顺利踏上了回北京的飞机。
刘艳飞
原载2008年6月11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