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在天灾面前,我们人类显得十分脆弱,但是灾难却让水利人变得更加团结,更加自信,更加坚强。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余震不断,滑坡不停,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再受到损失,确保灾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水利人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敢于面对困难和考验,善于科学决策,果断处置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水利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艰辛,临危不惧,奔走在深山峡谷,露宿在堰塞湖坝,日夜连续奋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排除了一处处险情,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水利史上的奇迹。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唐家山的险情,百万群众的生命安危,牵动了中南海。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3次深入唐家山堰塞湖,明确提出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要主动处理、及早处理、除险与避险相结合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安全、科学、快速”的处置原则。回良玉副总理始终关注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并于5月27日飞抵堰顶现场指挥应急处置。
水利部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一艰难的任务,担负起了党和人民的重托。5月27日—6月10日,陈雷同志一次又一次地飞抵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现场,指挥应急排险工作,多次强调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安全、科学、快速”的指示精神,强化和落实排险避险工作各项责任制,全力以赴做好排险、人员避险转移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矫勇、蔡其华同志多次实地踏勘,研究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并多次飞抵排险现场,与现场抢险指挥部研究、商讨对策;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也多次到唐家山现场,其中5月26日、6月6日两上唐家山堰顶,连续奋战了共12天10夜。在堰顶上,他们与战士一样,住帐篷,吃干粮。到山上就没有洗过脸、刷过牙,没换过衣服。长时间在工地,皮肤被晒得黝黑,体重减少了10多斤。
为踏勘堰塞湖险情,水利专家带着干粮,顶着余震、滑坡,临危不惧,近十次进军唐家山;为使排险方案更科学、更安全,年逾七旬的徐麟祥、蒋乃明,66岁的马毓淦,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山岩陡坡;为监测、跟踪过水后堰塞湖水位、水量,堰塞体冲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水利专家和工作人员冒险进驻,精心设计,科学指导。
唐家山堰体结构异常复杂,渗流管涌越来越多,随时可能溃坝;通信不畅,交通中断,大型机械、油料、给养难以进入;余震不断,滑坡频繁,施工过程危险重重;上游来水量还在不断增加,对堰体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情形日渐严峻。“别无选择,只能跟水赛跑,跟老天爷拼速度了,我们的抢险施工要求24小时不停机。”刘宁同志这样说。
5月31日22时,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全面打通,原定高方案目标任务提前完成。6月6日,按照温家宝总理“安全、科学、快速”的要求,水利部组织专家又及时制订并实施了消阻、扩容两套工程排险方案,矫勇、蔡其华、刘宁等以及100余名官兵冒生命危险再度进驻唐家山。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向最好的结果努力。6月11日中午,奇迹终于出现,一切都按照专家预定的最优方案实现了。
在等待泄流槽被冲开的那段时间里,从共和国部长到普通水利人,从将军到士兵,都在经历着等待的煎熬。临时转移的群众还只能继续等待,20多万人因此不能回家。为群众不能回家而焦急的情绪让所有人都面色凝重,压力不言而喻。有人注意到,陈雷同志曾一言不发久久伫立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渠边,他是在为绵阳、遂宁已经转移的老百姓感到焦急,更为下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感到焦急。“宁可让老百姓骂,也不愿意听到他们哭。”正是这种生命第一、以人为本的信念,功到必成、务求必胜的信心,让水利人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化险为夷令人欢欣鼓舞,创造奇迹让人刮目相看。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排除,橙色、黄色警报相继解除,下游群众奔走相告:我们安全了,可以回家了,感谢水利部救了我们。6月12日下午,在孙砚方、彭述明同志的陪同下,我专程赶赴绵阳看望水利部连续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们,对他们的成功表示真诚的祝贺,与他们分享胜利的喜悦!当我向他们道声“大家辛苦了”时,陈雷同志深情地说:“保障民生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艰难困苦是对我们的考验。我坚信,水利人一定能经受住这场严峻的考验,我深信,水利专家的才智和能力,一定能够化解风险、转危为安,实现我们预定的目标。大家虽然很辛苦,但也感到欣慰。”共和国部长的话语,折射出当代水利人坚韧、坚定、坚强的信念和“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我们看到,从他们黝黑的脸上露出难得而欣慰的笑容,疲惫的眼里充满自信而炯炯有神,消瘦了的体魄仍展现出饱满的精神力量,我为之感动和钦佩。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感谢信中写道:你们参与抢险的历史功勋永不磨灭,全川人民不会忘记,巴山蜀水永远铭刻!这正是四川灾区人民对水利人创造奇迹表达的真诚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付出者定有回报,耕耘者必有收获。经过水利人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团结拼搏,水利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为国际上处置大型堰塞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全国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堤防无一决口,人员无一伤亡,各项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回首一个多月的抗震救灾,水利人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战斗群体的精神风采,展示了水利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展示了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高尚精神。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贺电,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感谢信,灾区干部群众的称赞,正是对水利人思想信念、精神作风、才智能力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作为水利人,我为之感慨,更为之欣慰和自豪。“5·12”抗震救灾大行动,不仅实践了“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和宗旨,而且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壮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转化为继续做好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和推进水利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奇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敬正书
原载2008年7月3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