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有力 运筹帷幄之间

措施有力 运筹帷幄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震救灾工作由应急转向全面。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月19日,长江委及时调整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由3名增加到7名,领导成员由9名扩充到30名,委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参与进来,这为举全委之力倾力救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一线的长江委主任蔡其华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专家以及长江委赶赴灾区的专家们一起,积极组织协调和指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对水库、水电站以及堰塞湖除险问题开展了多次会商和查勘。自5月15日入川以来,他们冒着危险连续实地查勘了紫坪铺工程、都江堰鱼嘴工程等震损水利工程,多次实地勘察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行程辗转达数千公里。

与此同时,长江委副主任钮新强和杨淳先后率队来到灾区,针对不同的险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除险建议。

连日来,长江委领导在后方不分昼夜,先后组织召开了20多次会议,统筹协调,周密部署了长江委后方一系列的抗震救灾工作,为一线人员提供了扎实有效的技术支撑、细致周密的后勤保障。

长江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完善组织机构,强化责任意识。长江委抗震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分工,制定应急对策,保证任务的落实。

严明的纪律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长江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委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委领导带头值班;机关各部门、委属各单位负责人要坚守岗位,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一般情况下不得出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日晚上召开会议,将前方工作组和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及时总结一天来抗震救灾工作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明确第二天主要工作任务,并及时把主要工作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发给抗震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人员,及时沟通信息。

为了充分发挥长江委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在灾区一线的水利专家提供技术服务,长江委及时建立了抗震救灾后方专家库,由从全委各单位中挑选水工、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水工建筑物缺陷修补、水资源分析计算、渗流、爆破等专业的数十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与此同时,长江委及时成立抗震救灾后勤工作组和宣传报道组。后勤工作组分为前方工作组和后方保障组,前方后勤基地设在四川省成都市,为水利部前方领导小组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同时宣传报道组集合了长江委办公室、宣传中心、直属单位党委、网信中心等各个部门的力量,全面展开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