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决策

危情决策

方案一经形成,各项工作火速展开。但水利专家也形成一个共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工期之短、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是一般水利工程不可比拟的。同时,存在的天气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也直接为工程实施增加了无法预知的难度。

工期短。水利专家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和堰塞湖库容条件综合分析,在不考虑暴雨滑坡影响前提下,初步拟定施工工期为10天。快速拿出设计施工方案是首要之急。5月25日凌晨,长江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共同完成了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任务重。由于工程为应急抢险工程,水情的不确定性决定着实际的施工工期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在方案设计时拟定了3个不同开挖高程方案,但最低方案也要开挖5.6万多立方米的土石方。

难度大。北川县通往唐家山的道路被地震损毁,在短时间内无法打通,不具备陆路交通条件。唐家山上、下游河流被堰塞体堵塞,基本断流,上游形成的湖泊淤积物和孤石较多,水下状况不清楚,船只无法靠岸,不具备水路运输条件。因此,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给养等运输只能采用空运。

天有不测风云。5月25日,唐家山上空阴雨笼罩,空运运输专用通道,因能见度低而无法飞行。据空军某部参谋长介绍,一早飞机试图抵达唐家山堰塞湖,但到安县上空,雷达监测前方为阴雨雷电区,根本无法飞行。

此时的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陈雷、矫勇、蔡其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孙建国、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以及武警水电部队负责人、水利专家,再次紧急会商研究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实施方案。

会商认为,面对气候状况恶劣、工期紧迫、空中运输困难加大等情况,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在施工具体措施上,采取机械施工与爆破双管齐下,以爆破为主的办法,立即组织实施;采取空运与徒步急行军同步调运兵力,以徒步急行军为主,以最快的时间进入唐家山堰塞体。同时提出,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实施。会后,1500名解放军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立即身负爆破炸药,在一天内分批挺进唐家山堰塞体。

水利专家介绍说,在天气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要靠大型机械施工,坝体局部进行爆破,有利于快速推进施工。

令人欣喜的是,5月26日,随着唐家山堰塞湖上空天气放晴,一批批机械、施工人员空运进场,应急处置工程按原计划有序有力展开。

贾君洋 马加 缪宜江

原载2008年5月27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