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绵阳召开会商会 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以堰塞湖应急处置为重点 着力防范次生灾害 切实保障人...
本报讯 5月23日上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在四川绵阳召开会商会,部署当前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他强调,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坚守岗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以堰塞湖应急处置为重点,着力防范次生灾害,坚决打赢水利抗震救灾攻坚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汇报了前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监控组领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等出席会议。
陈雷首先代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国家防总、水利部党组,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说,水利部和四川省各级水利部门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迅速调集大量专家、技术人员、水利干部到一线,以人为本,情系灾区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尽可能把地震次生灾害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尽快修复震损水利工程,尽快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化解次生灾害风险,打赢水利抗震救灾的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创造了良好条件。
陈雷指出,当前水利抗震救灾工作要把堰塞湖的次生灾害防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震区堰塞湖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广泛,险情比较突出,随着主汛期的逐步来临,天气不确定因素增加,可能降雨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可能带来的风险加大。做好唐家山等堰塞湖应急处置,防范次生灾害,是当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必须竭尽全力,如期、高效、安全、稳妥地完成。
陈雷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对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的三项指导原则和三项工作要求,把唐家山等堰塞湖的险情排除作为当务之急,尽快实施应急疏通工程。
第一,尽快实施。要科学选比,尽量完善工程除险方案;尽快落实空运措施,把中型施工设备运抵现场;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组织队伍快速进场,如期、高效、安全、稳妥地完成任务。第二,加强监测。要对堰塞湖划分危险程度,按照轻重缓急的次序,对风险比较大的堰塞湖,尽最大努力实施24小时监控。第三,制定整治除险和转移预案。要尽快逐一拿出分类指导的整治除险方案,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实施除险整治,防范主汛期强降雨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风险评估、淹没范围评估和转移范围评估。要做好人员转移预案,把受威胁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第四,搞好信息汇总。要建立堰塞湖问题信息汇总报送机制,定时定点专人报送最新情况,遇重大情况、特殊情况及时报送;同时要落实预案启动机制。第五,切实落实责任。要像落实防汛责任人一样,明确各级政府堰塞湖责任人,明确负责除险部队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
陈雷要求,要高度重视水库、水电站、农村供水设施等水利工程震损情况,严防次生灾害,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一是要在主汛期前全力完成地震受损水库排查任务。要划分标准,规范排查工作,逐座进行分析研判,确定应急措施、抢险预案等。要应急整治,做出确保安全度汛的施工操作方案。要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和细化落实行政首长责任人。要监测报警,尽快修复地震受损水文监测报警设施。要完善预案,进一步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方案。要降低水位,对有高危风险的水库进行提前泄洪,降低水位。二是要高度重视地震受损水电站情况,要组织人员,尽快排查,划分风险等级,制定应急预案。三是要仔细排查地震受损堤防工程具体情况,对河道与堤防防汛能力变化、出现的险情、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度汛方案等,逐一到现场查看,做好预警报警、巡查抢险、人员转移和影响评估等。四是供水保障。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水质监测力度,抓紧修复应急供水工程并着力解决好受灾群众临时集中安置点的供水问题,加强多部门协作和会商机制,共同做好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尽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让灾区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陈雷对水利抗震救灾资金使用与管理、信息保送与宣传、协调沟通和一线后勤保障等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商结束后,陈雷赴绵阳市水务局慰问了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水利干部职工。
武警水电部队、四川省水利厅等有关方面负责人,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绵阳工作组成员等参加会议。
贾君洋
原载2008年5月27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