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留任何可疑点

决不能留任何可疑点

此次水质监测组承担监测的灾区饮用水水源数量多,且大都为重灾地区的水溪和山泉。由于山体滑坡和道路受阻,工作组成员只能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徒步跋涉,于滑坡乱石中采集水源样品。加上现场检测分析人员少、任务重,化验人员在做水质检测分析的同时还肩负着水样采集任务,每日工作到深夜,以保证按要求及时上报饮水水源核查和水质监测报告。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工作组始终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用高度负责的精神保障着灾区百姓的饮水安全。

5月30日,工作组接到前方指挥部电话,了解到绵远河上游可能出现了油污染,需要尽快检测河流水质,找出问题所在。地震后的绵远河上游发生了多处滑坡,道路破坏严重,人员进入十分困难。由于路况太差,车没走多远就已经无法前进。工作组只能带上工具下车徒步前往,走了四五公里,就被警察拦在了路口,原因是灾情严重,前方已经封闭,不许任何人员进入。

“跟他们说明来意也还是不行。”杨刚说,“他们很坚持,说那地方太危险,有很多个堰塞湖,怕我不相信,还拿出河流示意图,把沿途的滑坡体一个个指给我看,说,除了用直升机,步行根本到不了。”最后,工作组成员签了“生死状”,表示一切后果自负,才得以放行,并在最靠近水源的地方采集到水样,找到了污染源。山体滑坡把许多辆车埋在了下面,河水中的油污染是车辆油箱泄露导致的。

6月3日,工作组在德阳发现一个自来水公司的水质数据缺失,但在前去采样时却受到阻拦。经多次协商未果,工作组成员又找到了当地环保监测站,但监测站的办公楼和设备已经震毁了,水样被送到了省站,数据尚未返回。后面还有繁重的工作任务,驱车赶往省站无疑会延误工作进度,但就此放弃又可能给灾区人民的饮水安全留下隐患。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决不能留下任何一个空白点。考虑再三,工作组把情况汇报给了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他们的协调解决下,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6月5日,在第三轮水质检测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安县有一个水源地的数据异常,和之前两次检测结果相差很大。该水源地为3万多群众提供饮用水,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安县距离驻地60多公里,但当时两辆小车都在外面取水样,由于道路受损严重,水质检测车又进不去。最后,他们好不容易打了一辆出租车,又徒步数公里,终于采回了水样进行核实。

“最后查清楚了,原来是水井坏了,为了保证供水,他们从外面接了一个临时水源。”工作组成员都长舒了一口气。“我们每天的监测数据都要及时上报,任何一个数据的异常都非同小可,因此决不能留有任何可疑点。”

巨大的灾难面前,让人震撼的不仅有死的惨痛和生的渴望,还有那些不顾安危,日夜坚守,忘我工作的动人场面。淮委援川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在危难关头正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深刻含义。

王飞 张雪洁 焦娇

原载2008年7月4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