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思路

上山之后,刘宁和专家们发现,唐家山堰塞湖的结构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施工实际与原定方案也存在很大不同。更大的难题是,因为地震滑坡导致深山峡谷中交通中断,施工机械进场无路可循,唯一的通道就是空运。然而,那几天却很不凑巧,天气非常不好,有关部门经过多次尝试,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入。

值得庆幸的是,26日,云开雾散,天空放晴,飞机可以降落了。当日11时13分,随着第一台挖掘机的顺利投放,600多名水利专家与武警官兵欢呼雀跃。

然而,刘宁此时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他深知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他们只有短短10天的施工时间,在没有电力,没有通信,没有图纸、计算机、打印机等最基本的工具下,如何让所有抢险人员统一认识,让普通的武警战士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形,理解施工要求,高效率展开施工,这是刘宁深夜里还在思忖的问题。

“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镇脚。”在反复研究之后,刘宁把方案的中心思想编成了顺口溜。“一看就懂,很好记,战士们领会起来快,施工忙而不乱。”武警水电部队挖掘机操作手徐杭伟说。

为了掌握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刘宁每天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泄流槽施工现场去勘察,一天至少要走五六趟,从堰体下游走到上游,反反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