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堰塞湖成为专家心中难落的石头

青川县堰塞湖成为专家心中难落的石头

青川县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狭长区域的一端,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重灾区。

受汶川地震波及影响,青川县红光乡发生强烈地震,大量山体发生垮塌。据广元市水利农机局局长李桂林回忆,震后水利部门迅即展开勘察,发现很多山体在地震中跟“削面包”一样被齐齐削掉,原本满覆茂密植被的山体现在成了光秃秃的切面,滑塌体相当一部分滑落入河。

其中,东河口村一带大量山体崩塌,巨大滑坡体瞬时裹挟巨石、林木、泥土冲向河道,山上2个村4个组300余户600余人被整体掩埋。冰冷数字的背后是另外一个冰冷的消息:滑坡体落入河道后,在青江河及红石河上形成了3个总库容约12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

堰塞湖成为下游灾区的一盆悬顶之水。15日,四川省水利厅农水局副局长王华接到灾情通知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赶赴现场,不顾河道两边山体不停滑落的危险,从东河口堰塞湖下游蹚水过河后,徒步行进至上游,继续乘船前往石板沟堰塞湖勘察。结果不容乐观,当时两湖已开始渗流,东河口堰水位不断上升。

王华等专家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资料非常珍贵,为工作组的判断带来很大帮助,正是根据这份第一手资料,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经过会商,作出了“制定群众转移预案,特别是对下游群众,必要时组织及时撤离,确保人员安全;原则同意并立即组织施工队伍,采取一切措施对东河口、红河口堰塞湖进行泄流,实施前组织下游群众撤离,并注意施工安全;对上游石板沟堰塞湖落实专人实施24小时监控,并保证通信畅通,及时发布预警”的决策。

但几处堰塞湖坝体是否稳定,还取决于上游水位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坝体是否已经溢流、溢流流量及坝体结构等因素。所有这些情况必须到达堰塞湖现场详细勘察才可得知。因此,第五组受命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前往堰塞湖现场勘察,为前方指挥部提供更加详细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