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众志成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部领导深入并坚守在抗灾斗争的第一线,感动了灾区的干部群众,大大增强了水利人抗震救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凝聚了抗震救灾的力量,大大坚定了抗震救灾的信心。
因公出访的陈雷同志提前回国,未倒时差就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研究和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然后又迅速赶赴重灾区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指挥前方工作组的工作,研究排险保安措施。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处理是抗震救灾中又一场硬仗,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确保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陈雷同志不顾艰险和疲劳,率领矫勇、蔡其华、刘宁等前方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同志三次到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查勘险情,研究排险方案和措施,协调各方力量攻克难关。鄂竟平同志坚持昼夜值班,负责对雨情、水情、灾情的会商,协调调度各方力量,及时汇总处理各类信息,签发各类报告和简报。矫勇同志5月12日即连夜赶赴重灾区,转战都江堰、成都、绵阳等地,深入紫坪铺水利枢纽、唐家山堰塞湖等现场指导地方核实险情,制定排险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连续战斗了34天。张印忠、周英、胡四一等同志也先后赶赴灾区指导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水利工作者。
部领导的表率作用,激发了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和部分省市水利厅(局)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大行动。长江委、黄委、海委、淮委、珠委等流域机构和广东、广西、江苏、浙江、上海、天津、山东、辽宁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及设计单位相继派水利专家奔赴灾区支援抗震救灾。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大连等地水务局紧急组建供水抢修队,自带车辆、抢修设备和材料赶赴灾区,全力投入到保障灾区供水的战斗中。
许多司局级干部和水利职工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奋斗坚守在水利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志彤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长期持久地奋战在第一线,在强烈的余震中毫不惊慌,坚守岗位,聚精会神地处理文件和资料。水利部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危险的地方冲在前面,膝盖双双受伤,仍坚持每天奔赴现场,率队多次查勘堰塞湖情况,甚至被困在堰塞体上五天五夜。我到德阳灾区看到孙继昌同志腿伤未愈,但精神状态很好。他说,只要能为灾区人民排除险情,这点伤不算个啥!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冒死登上堰塞体,身上的皮肤被晒脱了两层,被困在老鹰岩堰塞湖四天四夜,不顾生死仍向外报送现场踏勘的数据。水利部水电局副局长邢援越率专家组紧急赶赴一线,走“生死线”,闯“鬼门关”,直达现场,认真查勘,果断处置险情,被大家称为“儒将”。一位地方干部告诉我,水利工作组不畏艰险的精神、科学务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地方的同志树立了好的榜样。79岁的设计大师林昭、73岁的水规总院原副总工司志明、70多岁的设计大师徐麟祥等老专家,不顾年迈体弱,不畏困苦艰辛,深入震区现场,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除险方案出主意、献良策。还有肩负重任、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有初出茅庐、勇挑重担的青年才俊,大家都积极要求参战,迅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据统计,水利部共派出48个工作组、专家组,1500余人赶赴灾区,负责对水库、堰塞湖、供水安全等排险、除险和保障工作。在抗震救灾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和战斗力,形成了水利部门众志成城,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抗震救灾的大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水利部党组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