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行业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转瞬间,许多鲜活的生命从我们的视线里永远消失,地震灾区已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天灾面前,我们显得很脆弱,但灾难最终会让我们变得坚强。“终于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不眠之夜,天终于亮了,虽然天空仍然飘着小雨,但总算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和美好,让我们共同祈祷平安吧!”一位水利职工在成都恢复通信后,向我们发出了这样一条短信,随后,他和他的同伴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毅然投入了紧张的抢险救灾。
地震灾区的水利人,尽管也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尽管也有亲人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但是,他们是水利人,水利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赋予水利人的强烈使命感要求他们,必须坚守在一线,这是职业的需要,是抗灾的需要,更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经验告诉我们,灾害发生后,不仅要组织积极有效的救援,更要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水库的垮塌、大坝的溃决、饮用水水源地的破坏和污染等,任何一个新险情的发生,都将是对灾区百姓的又一次沉重打击。所以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还有多少问题尚未解决,水利人都要直面灾害,迅速查险抢险,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抗震救灾,我们需要知难而上的态度。受地震影响,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能否安全运行是个问号,岷江上游图龙水库出现险情,灾区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困难吓不倒我们,献身、负责是我们的态度。5月14日,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强调,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迎难而上,恪尽职守,全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抗震救灾,我们需要除险排难的勇气。在抗灾一线,即便房顶摇摇欲坠,水利人仍坚持24小时雨水情监测;即便道路艰难崎岖、危险重重,也阻止不了水利人前行的脚步。不管是在受到威胁的大坝上,还是出现险情的堤防边,哪里有水利工程,哪里就有水利人的身影。大地震过后,如何尽快查险排难、科学研判是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相信,只要深入现场,实地查勘,就能够尽快发现险情,排除险情,让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造福灾区百姓。
抗震救灾,我们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心。信心来自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信心来自水利部党组的周密部署,信心来自水利技术的有力支持,信心来自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国家防总、水利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四川等地震灾区指导工作。广大水利职工迅速行动,沉着应对:在四川,水利厅迅速实施水利系统应急救灾措施,投入抢险救灾;在甘肃,水利部门紧急抽调力量对水库、水电站、重要堤防、闸坝等开展拉网式排查研判,遇到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抢护;在陕西,省防指在第一时间开通短波电台、卫星电话,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灾区防洪工程、水利工程受损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灾难可以带给人类惨痛的伤亡,却无法磨灭我们坚定的信念。灾难可以造成水利工程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改变不了水利工作者长期形成的行业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水利人都需要永远秉承自己的职责,服务民生。无论什么时候,水利人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提供水安全,保障水需求。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民需要,水利人便义无反顾。
向坚守在一线的同行们致敬!不管我们身在哪里,我们的心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和灾区人民在一起。这是一场爱的接力,水利人与灾区人民一起承受伤痛,传递关怀;这是一场精神的接力,水利人在大灾面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陈锐
原载2008年5月16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