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查勘 科学处置 严防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让人们知道了堰塞湖。很多堰塞湖处在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坝体不稳定,极易发生地震后的次生灾害。
“5·12”地震后,四川省震区形成了大大小小34处堰塞湖。据不完全统计,堰塞湖威胁下游北川、安县、什邡、绵竹、彭州、剑阁、德阳等县市的城区及一些水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安全,受影响总人口200万。
目前正值汛期,但余震时有发生,堰塞湖一旦溃决,下游人民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危险。
为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多次到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查勘现场,反复研究,制定工程除险和人员转移预案;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危险的地方冲在前面,膝盖受伤,仍坚持每天奔赴现场,率队多次查勘堰塞湖情况;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率组冒死登上堰塞体,身上的皮肤被晒脱了两层;水利部水电局副局长邢援越率专家组赶赴一线,在滑坡不断中翻越大雪山;长江防总办副主任史光前率组徒步坚持“与时间赛跑”……
为尽快查清堰塞湖的情况,全体水利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前方领导小组抽调141位专家组成9个工作组,与四川省有关人员在部队的支持下,多次进行现场查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利用飞机、徒步等方式已对33处堰塞湖冒险进行了勘察,基本掌握了堰塞体的几何尺寸、来蓄水量、地质结构以及下游影响范围和人口等情况。同时,在部队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及时通过航拍和遥感的方式收集信息,研判分析。
掌握了翔实的堰塞湖资料后,前方领导小组通过部署加强了对堰塞湖的监测预警,及时组织水利、国土、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对堰塞湖溃决风险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指导地方政府科学制订应急预案,特别是群众安全转移方案,以及堰塞体工程抢险方案。落实设计和施工,并协调军队支援地方。
目前唐家山堰塞湖已经完成应急排险施工任务,其他需采取工程措施紧急排险的有15处堰塞湖,正在落实设计和施工责任单位,编制并落实应急方案,尽可能降低堰塞湖水位,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