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会有,但是动力更足

压力会有,但是动力更足

作为一个女性能够来这里,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应该说压力还是有的,像我们去江油的那天,因为几个水库的间隔距离都比较远,我们早上7点就出发了,一直到晚上9点回来我都没有上厕所。当时的天气特别热,我们跑一个水库衣服基本上就湿透了,但是我尽量不喝水,因为喝水多了要上厕所。”陈丽晔轻描淡写。

“来这里这么多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在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震救灾。一路上我们看到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运送救灾物品的车辆,上面还贴着‘灾区在我心中’,‘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等标语。”

“对了,还有就是发生6.4级余震的那天,”陈丽晔说,“那天我们正在坝上查勘,当时正在一个震损的机房看情况、拍照片。余震来了,第一次感觉还不太明显,看到钢筋在晃动,远处村里的人也都在喊。我们当时所在的坝离道路比较远,我们也不能很快撤离,第一感觉是挺害怕的。”

“来到这里以后她身体不适,经常吃药,感冒药还在桌子上放着呢!”尚锋插了一句。

“当你看到这些被地震损坏的水库出现裂缝时,当这些水库可能会给下游的群众带来灾难时,你根本就无所畏惧了,有的只是更多的动力。”陈丽晔坚定地说。

5月31号,我跟随设计指导小组到梓潼,再次见到了陈丽晔,讨论会开完以后,陈丽晔正在“埋怨”一组的组长杨顺群,因为设计指导组说一组的方案修改以后可以作为所有现场设计小组的范本。“你们方案拿出来也不跟我们说一下,这次让你们走到前面了……”在一群男子汉中我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柔弱的声音中还是透出不服和坚强……

刘艳飞

原载2008年6月5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