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短信

平安短信

“地震之后,到今天我收到了4551条短信。”参与转移的学校党办副主任李春城老师在地震当天正好清空了自己的手机短信收件箱,之后到见到记者的5月21日,他的手机新增了这个惊人的短信数字。其中大多数,来自他的学生。在缪勉一、冯黎兵等老师的手机里,短信亦成倍超过平常的收发量。

学校给负责转移的老师们下了死命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落!”

在灾后失去稳定通信条件的都江堰,短信成了沟通消息的重要手段。

“老师,我现联系上42个同学,联系上的已经安全回家,或在成都等车,应该没好大问题的,李老师放心哈。一定保重!”

“老师,我们班的同学都安全到家了。我们大概要什么时候才上课呢?”

“老师,如果学校组织志愿者的话请告诉我,我想参加。”

“老师,我们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每个人。让我们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说:我爱你!”

…………

成千上万的短信,无法一一呈现。但相同的是,每一条短信的到达,都意味着一个平安的确认。何况,这些短信充满了感激、惦记、振作和师生们共同的爱。

震后,学校在水利厅支持下迅疾有力的工作,被短信在历史时空中留下证明。老师们没人删去这些短信,还在盼着更多。

那几天里,和短信一样源源不断到来的,还有水利单位、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等等一批批的慰问人员和援助物资。

记者在学校空荡荡的操场见到学校的领导和留守教师们时,他们还在帐篷里忙碌着善后、看护和稳定工作,张罗着在各个地方租用校舍,尽快复课。他们一直在灾难中站立着。站在他们一直站立的操场上,难以置信,那曾经是怎样的一个风雨之夜,怎样的6400多人。

5月19日。也是在这个操场上,国旗半悬,哀乐低回。留校的40多名教职工在学院党委书记熊昌健和院长刘建明带领下向死难同胞致哀追悼,大家一致表示,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重建家园。

5月21日,记者见到了两眼通红的熊书记,他说:“我们就在这里坚守,艰难总会过去。”

是的,艰难总会过去。若干年后,“5·12”地震中安全转移的学生,将成为四川、西部乃至全国各地水利行业的专业人才。

在灾难之后,这些善良坚定的老师们,张开双手为水利保护了一个未来。

马加

原载2008年6月5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