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悬湖 创造奇迹

决胜悬湖 创造奇迹

史料记载,四川地区曾于1786年、1933年两度遭受地震引发堰塞湖溃坝的劫难,更留下“岷江上游之精华,于此沦失殆尽”的惨痛经历。作为次生灾害,堰塞湖溃坝有“或猛于主灾”之说。

本次地震过后,在四川峡多谷深的灾区地表上,由于山体滑坡共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4处,包括极高危险级1处——北川县唐家山,高危险级5处——安县老鹰岩、平武县南坝、绵竹市小岗剑上游、安县肖家桥、青川县石板沟,另有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

唐家山堰塞湖,滑坡体顺河方向长803米,横河最大宽612米,坝高82.65米至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最大可能蓄水3.16亿立方米。唐家山下游,有绵阳、遂宁两市130多万群众,有铁路大动脉宝成线,以及能源大动脉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唐家山堰塞湖的除险避险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3次亲临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工作现场,多次就唐家山堰塞湖处置作出重要指示,亲自主持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明确提出要主动处理、及早处理、除险与避险相结合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安全、科学、快速”的处置原则,确保无一人伤亡。回良玉副总理飞赴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并作重要指示。

水利部积极实施主动排险、科学排险、及早排险的方针。从5月16~20日,水利专家多次由空中和陆路考察唐家山堰塞湖,陈雷部长在灾区前线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前线指挥矫勇副部长多次就堰塞湖处置组织会商,会同地方政府研究应急排险、疏散群众等工作。小岗剑电站下游、青川石板沟等堰塞湖应急除险方案也在同时确定。

21日,蔡其华和刘宁带领联合工作组冒险空降唐家山堰塞体顶部进行外业查勘。水利部水文局组建的7支堰塞湖现场突击队,分别在绵阳、德阳和广元等地实施对唐家山、肖家桥、罐滩、一把刀、红松、石板沟、红石河、东河口等8个堰塞湖的水文监测。

22日晚,温家宝总理在绵阳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2次会议,听取水利组关于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方案的汇报,研究部署有关防止次生灾害的工作措施。会议决定:立即成立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指挥部,马上实施并进一步细化除险工程及人员转移方案,加强水位和堰塞体等监测工作,做好空中运输和施工设备的保障工作。

23日早,陈雷部长到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指导工作,强调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坚守岗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着力防范次生灾害,坚决打赢水利抗震救灾攻坚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在多次会商、严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判定出堰体溯源冲刷可行性,制定了利用堰体上的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高中低三套工程排险方案。同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绵阳和遂宁两市及时将受1/3溃坝风险威胁的27.76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夜,水利组向前线指挥部呈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邀请各方专家就全川堰塞湖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此时的唐家山,交通中断,通信中断;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天公更不作美,连日的阴雨天气使得空中航线气候复杂,大型施工机械和人员难以空运,施工难以开展。而上游来水却不管不顾,兀自涨个不停,溃坝的危险性在一分一分提高。

经紧急会商,为争取时间,从最不利的可能出发,自25日下午起,成都军区和武警水电部队1100名抢险官兵连夜急行军,身负施工爆破炸药徒步登上唐家山堰体。26日,天气好转,空运迅疾启动,水利部征调的机械设备和施工物资次第抵达施工现场,施工有序展开。当天,长江水利委员会抗震救灾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顺利完成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排险工作,这是第一个由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承担完成的堰塞湖疏通工程。

陈雷、矫勇连日多次飞赴唐家山堰塞体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刘宁和杨启贵等专家日夜值守在施工现场,老专家徐麟祥、蒋乃明持续深入现场。济南军区某陆航团、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和俄罗斯援助的米—26大型直升机连续作业,运送设备、物资和人员。在后方,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等部领导竟日会商,听取水利专家关于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与影响评估的汇报,为前方提供决策参考。

这期间,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张印忠,水利部副部长周英、胡四一不分昼夜地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奔赴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指导工作。这期间,德阳境内的石亭江和绵远河堰塞湖处置工作取得进展,广元青川东河口堰塞湖应急除险工程开工,绵阳老鹰岩堰塞湖工程排险方案确定。

5月31日,经过7天6夜艰苦奋战,在水利专家指导下,武警水电部队在现场开挖出长475米、上游段深12米、下游段深13米的泄流渠,提前超标准完成高方案施工目标。绵阳、遂宁两地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完成,会商机制、监控机制、监测机制、指挥决策机制到位。6月1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诸事已就,只待不断上涨的堰塞湖水按照人类意愿过流,冲刷,下泄。

然而,风云难测,阴晴不定。6月2日起,绵阳连续的晴热使得降水偏少,蒸发加大,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上升缓慢,泄流“迟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牵挂着唐家山。6月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飞抵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察看。6日上午,温家宝来到指挥部指导工作,亲切看望慰问奋战在抢险一线的专家,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强调坚持“安全、科学、快速”三条原则,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陈雷强调,坚决贯彻总理的重要指示,及早解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水利部组织专家突击论证,及时制订并实施了消阻、扩容两套工程排险方案,矫勇、刘宁、岳曦等率100余名官兵冒生命危险再度进驻唐家山。

7日7时08分,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实现过流。

陈雷坚持天天飞抵现场,会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光强察看过流情况,指导部署工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9日晚,堰塞湖泄流渠冲刷明显,流量扩大,湖水顺势滚滚东逝。10日11时30分,65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下泄流量出现,到20时,堰塞湖由最高水位743.1米直降为719.48米,减少相应堰塞湖蓄水量1.37亿立方米。

下游人民群众,无一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没有损失。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当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电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指挥部: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避免了大的损失,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11日,经专家评估,剩余堰体总体稳定,新形成的河道具有通过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临时转移的20多万群众安全重返家园,绵阳、遂宁生机重现。

水利部继续部署堰塞湖工程排险任务,安排后续工作。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四川省34处堰塞湖中,已有31处排除或基本排除险情,2处通过工程措施将险情降为低危,1处低危险情正在工程排险。

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水利部履行了党中央国务院“决不让人民群众伤亡”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