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5月24日晚,工作组日夜兼程抵达成都,并于当晚参加了前方指挥部召开的紧急会议,明确了关于应急水质监测工作的组织分工。凌晨3点多会议结束后,工作组成员又连夜做了样品比对试验和分析,以掌握仪器特性,尽快投入使用。在紧张忙碌中,他们度过了灾区第一个夜晚。

任务明确了,仪器也调试好了,住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25日一早,工作组兵分两路,一组直接赶赴各饮用水水源地采集水样,另一组则开始在德阳的废墟中寻找住处。其实可选的住处只有两个,一个是相对安全但离水源地较远的成都,一个是工作便利但危房遍布的德阳。权衡利弊,工作组还是选择了后者,他们坚定地说:“任务太重,我们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就住在德阳!”几经打听,工作组才找到了一家宾馆。组长杨刚告诉我们:“宾馆的服务员都放假了,通过几个留守的人才找到经理。听说我们是抗震救灾的,才破例给我们安排了住处,还腾出一间房用来做水样检测。”他们也是地震期间这个宾馆唯一一批冒险入住的房客。

在灾区的这段时间,组员李刚负责工作组的后勤保障。谈起他认为最困难的事情,他说:“最难的就是叫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不吃。”由于每天要往返于几十个水源地采集水样,加上现场检测分析人员少、任务重,工作组每天都是带上干粮早出晚归,午饭是一成不变的方便面。组员陈曦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到下午两点多才吃午饭,开始是因为工作时间太紧,觉得连吃饭都耽误时间,后来慢慢成了习惯。而且每天都是方便面,如果不是饿得不行的话,根本难以下咽。”

除了吃饭,行路难也给工作组带来很大的麻烦。去什邡市采集水样时有一条必经的山路,一边是不断塌方的山体,另一边是滚滚而下的石亭江水。由于滑坡严重,路边有一台推土机随时清理着塌方下来的碎石。山上有两块大石头摇摇欲坠,像利剑一样悬在头顶,十分危险。每次路过这一地段时,师傅们总是先等前面的车开出一段距离之后,再踩足油门一下子冲过去。

但有一次,车刚刚开到石头下方,前方转弯处突然出现了一列运送物资的军车车队,工作组的车辆被迫停了下来。“那两块大石头就在我们头顶上,当时余震过去没多久,还有碎石不断落下来,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十几分钟后,车队终于过去,驶离危险地段后,车上的人员如释重负。